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佳木斯市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了推翻吴佩孚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3、有关下图所示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②体现了中共“十四”大精神

    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推行的是股份制

    ④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的成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4、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5、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数十万群众冒雨送行,自发排队悼念。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主要是

    A.研制原子弹

    B.育成杂交水稻

    C.发现青蒿素

    D.参与载人航天

  • 6、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组成了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毛泽东思想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7、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依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8、下图所示人物是哪一国反抗殖民统治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

    A.印度 B.土耳其 C.中国 D.日本

  • 9、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以下历史事件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是:(   )

    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人民公社化好

    农民加入合作社 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书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 10、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为中国的一切落后都是由忠、孝、贞节这三样道德带来的,“中国历史上,现社会上种种悲惨不安的状态,也都是这三样道德在那里作怪。”他把最基础的忠、孝、贞节看作罪恶之源,这表明(     

    A.中国开始全面否定孔教及其封建伦理道德

    B.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看法存在偏激倾向

    C.新文化运动摧毁了一切道德和美德的传播

    D.陈独秀未能深入理解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

  • 11、1954年,某大城市根据我国建立后的“一五计划”,准备向上申报如下项目,你认为最有可能被上级领导机关认可的项目是(       

    A.打造繁华的商业一条街

    B.建成一个重型拖拉机厂

    C.进行坡改梯,改良土地

    D.建一个高端国际服装厂

  • 1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A. 公车上书   B.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C. 成立兴中会   D. 成立中国同盟会

  • 13、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

    C夺取敌人在华北的大中城市

    D将日军赶出华北

     

  • 14、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梁启超

    D.孙中山

  • 15、20世纪我国思想界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D.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 16、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的发展得益于(  

    A.三大改造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直辖市

  • 17、《清议报》(1898年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 18、戊戍变法中创办的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太学

    D.儒学

  • 19、在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下,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随着土地改革在大陆的基本完成,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上述材,料表明(     

    A.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B.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

    C.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D.生产力的发展现固了新生政权

  • 20、对于建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C.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D.这一制度不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 22、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的指挥者是____________

  • 23、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____________我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____________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 24、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 25、1894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898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

  • 26、(1)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3)汉武帝派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4)汉武帝建立 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5)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播种工具,它的名称是

  • 27、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_________

  • 28、1860年________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________

     

  • 29、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______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30、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其最终目的是( )( )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从1840—1901年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

    (2)这一时期列强强迫中国主要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在近代,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举出其中两位代表人物,并写出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32、三民主义

  • 33、五四运动后期,哪一群体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的哪些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简述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材料一: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两年中,太平天国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活动?

    (2)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3)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文件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