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说明( )
A.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B.青少年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C.青少年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
2、近年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3.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27.8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教育寄托了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③教育是解决我国所有发展问题关键④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如图漫画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启示是( )
A.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和法治环境
B.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C.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D.将经济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特别推出系列长图解说《总书记“公开课”》。无论什么年龄,从事什么工作,知识永不贬值、学习从未过时。只有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蓄能,方能应对形形色色的挑战,让我们摒弃惰性。这段材料告诉我们要懂得( )
A.知行合一
B.学思并进
C.终身学习
D.学会学习
5、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我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①发展教育是当前我国政府的中心工作
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我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因为( )
①可以杜绝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发生
②这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需要
③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创新积极性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D.资源驱动与创新驱动之间的矛盾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村民自治,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应当接受村民监督。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B.我国农村所有制形式都是公有制
C.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得到推行
D.我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②德为准绳有规范作用,法为基石有教化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④法为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之力量优于德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有着闪亮的三个关键词:航空报国、航空救国、航空强国。这体现了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准则是( )
①爱国 ②敬业 ③诚信 ④友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习近平同志这句话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哪一特征( )
A.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B.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C.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D.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这说明( )
A.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B.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全体人民当家作主
C.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起来
D.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13、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只有喊着同一个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同舟共济,才能奋力驶向梦想的前方。这句话里的“时代”和“梦想”分别是指( )
A.改革开放时期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基本实现现代化
14、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30周年。该法明确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这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澳门基本法是“一国两制”的法律保障
C.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D.海峡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享成果
15、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我国( )
A.坚持依法行政
B.已经实现良法善治
C.坚持严格执法
D.不断完善法治体系
16、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列民族精神同属于黑龙江省的是( )
A.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B.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红岩精神、北大荒精神
C.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
D.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17、某知名酒厂积极尝试品牌联名,与某咖啡联合推出咖啡酱香拿铁,发售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由此可见,企业市场制胜的主要因素是( )
A.提升创新能力
B.降低生产成本
C.重视广告宣传
D.扩大企业规模
18、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 )
A.法治原则
B.依法行政
C.接受监督
D.严格执法
19、新年春运,VR导航、“聪明厕所”、“无人餐厅”、“智能机器人”……时下最流行的科技元素在中国铁路亮相。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科技化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我国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C.我国已满足人民的各种美好生活需要
D.我们的生活因科技创新变得更加美好
20、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十年中,“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超过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由此可见( )
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重塑世界格局
B.中国可以离开世界,但世界离不开中国
C.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
D.中国与沿线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____)
22、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故事”的主讲人,习近平总书记让全世界看到一个活力盎然的创新中国。
判断: 。
理由: 。
23、春节期间,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小丽去给爷爷拜年,爷爷送给丽丽一个红包。她当即打开,正准备表示感谢时,爷爷很生气地说:“你是怕我给你的钱少吗?”小丽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4、材料一、2014年12月13日,我国政府举行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
材料二、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期,江苏省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已成为“四仪”教育的主要形式。
(1)结合材料一,请从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说明培养羞耻之心重要性。(2分)
(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内容(共4分):
学礼仪 | 知礼仪 | 行礼仪(谈谈如何践行) |
14岁青春仪式 迈好青春第一步 | 正确与异性交往 | ① ;(1分) ② 。(1分) |
做有教养的人 | ① ;(1分) ② 。(1分) |
25、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1)为什么我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怎样厉行法治?
26、学以致用
2020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道路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实现了民智、民意、民声与立法的交响。
(1)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治国方略,其要求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2)材料体现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什么?
(3)材料体现了人民是通过什么方式参与民主生活的?
(4)为增强民主意识,你准备怎么做?
27、温总理常和人们演算“13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就是我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13亿的乘除法”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请你认真思考回答:
(1)在下面算式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一个问题或现象)
① ×13亿=很大很大的问题
② ÷13亿=很低很低的水平
(2)你认为要解决算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 问题?这一问题的本质是 ?
为此我国实行了 基本国策?
实行这一基本国策的目的是 ?
28、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什么?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党和政府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