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举行这一公祭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忆屈辱之历史,激国人之仇恨②祭遇难之同胞,扬中华之精神
③行爱国之教育,强民族之责任④壮国民之精气,谋经济之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物价上涨慢一点,收入增长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资源消耗少一点,孩子学费降一点,医疗费用低一点……以上大量民生诉求的存在,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我国资源短缺带来的矛盾
B.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矛盾
C.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矛盾
D.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2023年9月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举办服贸会,以中国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不仅促进了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这说明中国( )
①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②全体人民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③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以下是小聪同学与学生小亮之间的学习互动。你认为回答正确的有( )
①小聪:在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形式都一样吗?小亮:当然,都采取直接选举的形式。
②小聪:我们通过网络浏览新闻,了解两会实况,是在行使监督权吗?小亮:是的。
③小聪:厉行法治是对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吗?小亮:不是,外国人不需要遵守中国法律
④小聪:“有法制就有法治”,对吗?小亮:不对,法治既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5、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喜气洋洋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到其乐融融的联合国假日。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日益提升
②中国正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③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6、绵阳市正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少中学生通过基层联系点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在提出建议时,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坚持个人立场,无话不说②通过信访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③遵守法律规则,有序参与④立场正确、逻辑清晰的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上,台湾地区20余个县市以“台湾一条街”的形式参展,来自宝岛的特色展品琳琅满目,台博会共计促成合作意向35.2亿元。两岸的经贸合作( )
A.有利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
B.是巩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C.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D.是奠定两岸实现完全统一的政治基础
8、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的实现了进口替代,有的取得了技术领先。这说明( )
A.尊重知识产权有利于保护创新
B.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C.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D.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
9、2023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邓小燕,八年前主动放弃沿海地区的稳定工作,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历经困难和挑战,她让家乡的特产走出了大山,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她的创业故事表明( )
A.做好职业选择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B.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没有关系
C.青年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是最好的
D.当代青年人要敢于担当并勇于奋斗
10、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因为( )
①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②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我国的教育质量还没有很大提高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45载砥砺奋进,改革潮流激荡神州,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这表明改革开放( )
A.结束了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B.确立了我国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
C.彻底改变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性质
D.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2、“绿色”是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建成33个“无废亚运”场馆、所有场馆及办公场地实现风能、太阳能等绿电供应、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绿色贯穿着杭州亚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绿色办亚运( )
①见证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与担当
②表明环保生活方式已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③有利于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的样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读漫画《食品》。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违背了( )
A.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B.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C.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D.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14、“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因为( )
①带领人民实现同步富裕是党的宗旨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民生问题是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图示法可以有效梳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下列选项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A.①权利 ②义务
B.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机关
C.①传统美德 ②中华文化
D.①党的指导思想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下列措施中不能直接体现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金秋十月,常盐工业园的中青新常盐智能制造产业园等8个项目正式开工
B.近日,盐丰快速通道(二期)YF3标主线沥青面层摊铺任务已全部完成
C.上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附属医院举行开门试运转
D.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鼓励性措施,支持广大适龄夫妇生育二胎、三胎
17、“在望山庄”原是密云的一处老旧民宅,在村委会的招商中,一位民宿投资人看中了它周围山清水秀的地理位置,经过外观风貌、人居环境、内外道路、水系景观等改造,变身成为一座崭新的中式民宿,成为久居闹市的人前来度假的“香饽饽”。老旧民宅变中式民宿( )
①能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经济结构 ④体现我国经济由高质量转向高速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列不属于公民依法进行民主监督的是( )
A.小张看到食品店老板售卖过期食品,马上拨打12315投诉
B.小马半夜看到有人在超市盗窃,马上拨打110报警
C.小强写信反映某环保部门纵容企业违规排污的事实
D.小刚爸爸竞选村委会主任,小刚晚上在村里张贴自己杜撰的另外一名候选人的“绯闻”
19、2022年度,我国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0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件;作出法律解释1件:制定行政法规2件,修改行政法规16件,废止行政法规7件;制定司法解释17件,修改司法解释5件,废止司法解释5件。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②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实现了司法正义
③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实现现代化
④国家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取得新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对右框的时事进行归类,最适合的主题是( )
★2023年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发出祝贺强调,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
A.敬老爱老扬美德
B.乡村振兴促和谐
C.人民至上增福祉
D.中国腾飞启新航
21、2022年1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09号公布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计划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次修订的《办法》,内容共10章(包括总则、规划和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等)、总计60条,立法架构变化较大,按照垃圾分类管理各环节科学谋篇布局,条文内容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对此,小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垃圾分类的法治建设只是政府的事,与我们市民无关。”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厉行法治的相关知识,评析小新的观点。
22、蓝天多了,水变清了......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得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党和政府针对环境问题攻坚克难,频出重拳。多种手段齐抓共管,水清天蓝,呼吸着清新洁净空气的人们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大家对此纷纷点赞。为此,同学们也展开了讨论。
女生:碧水蓝天已实现,环境保护可暂缓
男生:美好需要未满足,环境国策不能变
23、 2019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中宣部6月11日至8月18日组织开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先后有1300余名记者追随当年红军长征步伐,深入实地采访,累计跨越1.6万余公里,推出万余篇报道,社会反响热烈。
甲﹕传承长征精神意义重大,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还要发扬。
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再谈长征精神没必要。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言论进行辨析。
24、【情景聚焦】
(1)老师按成绩好坏排座位,又矮又近视的小王排到了最后一排,哎,怎么办呢?小王应该怎么办?简要说明理由。
(2)今年是换届年,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去参加选举,八年级的小李嚷着也要去,可爸爸妈妈说,小李不能去。为什么小李不能去?
(3)暑假里,小红和小丽一起逛人民公园,满池的荷花好漂亮啊!小丽顺手就摘下了几枝!小红本想制止,但转念一想,算了,还是不管她吧。再说,公园还有管理人员呢,这不是我的责任!
你认同小红的责任观念吗?说说理由。
2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这历史性的一握”说明了什么?
(2)“这历史性的一握”有何重要?
26、【出彩中国我与祖国共前行】
中国故事:
聆听故事:2017年,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请问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中国目标:
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中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请你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实现中国梦?
(4)国家有国家的梦想,同学们,我想你也有自己的梦想,你怎样才能梦想成真?
27、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校九年级(3)班同学为了了解国家发展进程,展开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改革进行时】2021年2月19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关联,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1)谈谈“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的理论依据?
【成果共享时】“出行爬坡上坎,一里桂九梯,石头缝里种社会,喝水只能靠天”,这些曾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国家投入巨大资金,让2万名村民搬出大山,解决千百年的饮水难题,改造升级电网……2020年5月,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印证了脱贫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一个都不能少”?
【创新推进时】2022年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598.8,比上年增长35.4%,经济活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3)请从国家和公民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创新?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从2020年7月下旬到9月下旬,他先后主持召开多个重要会议,与多领域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座谈,当面听取意见和建议。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
材料二 2022年防城港市纪委通报3起违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纪律的案件:上思县某水库管理中心履行疫情防拉主体责任不到位问题,受到全县通报批评;上思县某乡三名干部违反值守纪律问题,受到全县通报批评;防城区某街道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擅自透露疫情敏感信息违反工作纪律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根据材料一,为国家大政方针建言献策需要增强民主意识,请问公民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2)根据材料二,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厉行法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