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如下表),受到了好评。该活动告诉我们要( )
发现 观察到“水电浪费”的现象,确立“节约为荣”研究主题 | 调查 拟订提纲,实施调查,了解情况,做好记录 | 建议 运用所学,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形成报告 |
A.努力学习,展示自己的风采
B.建言献策, 积极维护自身的权利
C.参加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
D.走出学校,才有多姿多彩的生活
2、由13位老院士、老教授、中小学老师组成的“银发知播”群体,在退休后转战互联网,把短视频变成科普课堂,将拼音、电工、天文、物理、文学等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大众。“银发知播”群体责任的来源是( )
A.对他人的承诺
B.职业要求
C.道德规范
D.法律规定
3、学生小颖在上学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询问其法律服务机构的具体位置。经询问后,小颖得知这位老人因年迈缺乏经济来源,而子女又不给赡养费。无奈之下,老人决定寻求法律救助。鉴于老人不认识路,小颖决定为老人去往( )
A.法律服务所
B.律师事务所
C.法律援助中心
D.公证处
4、2022年3月,甘肃省首例“高空抛物罪”案件在某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陈某酒后因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将位于4楼家中的两盆盆栽从窗户向外扔出,致楼下停放的车辆多处受损,其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高空抛物罪。涉案人陈某被依法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对此,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
A.陈某的行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法院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C.公民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抵制高空抛物行为
D.拘役四个月属于附加刑,罚金1000元属于主刑
5、宋代哲学家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门口静候。等程颐醒来时,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于是赶忙起身迎杨时进屋。这体现了( )
A.行己有耻,闻过即改
B.以礼相待,态度谦恭
C.与人为善,弘扬美德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6、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下面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实践的方式正确的有( )
①积极参加学校发起的“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活动
②将捡到的100元钱捐献给受灾群众
③为争创“文明城市”建言献策
④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信,恪守承诺。”下列做法正确诠释了诚信原则的是( )
①中学生陈某为兑现帮同学搞钱玩游戏的承诺而拦路抢劫
②小丽答应小红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绝对保护小红的隐私
③商家在客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补发了交易中漏发的货物
④吴某用十年时间兑现了为儿子偿还生前所有债务的承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行为中,对社会危害较小,因而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
③行政违法行为
④违反法律的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漫画中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严重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10、小福:比赛时你的冲撞使我受伤,你得赔偿医疗费。
小闽:我们都是自愿参加比赛,我没犯规,也不是故意撞你啊!
根据《民法典》第1176条规定,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1176条 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
A.小福属于自愿参加,应自担责任
B.小福只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C.无论何种理由小闽都应赔偿医药费
D.小闽参加文体活动时可以无视风险
11、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山河无恙,你我相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人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
A.树立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
B.严厉制裁破坏分裂国家的行为
C.心系国家,舍弃一切个人利益
D.积极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12、凡人善举在网络上赢得的点赞越来越多,“上热搜”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中国文明网累计发布“中国好人”16228名,网上互动超过100亿次。这启示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
①传播网络正能量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表达自己的诉求 ④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共商国是,把大众意见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说明( )
①网络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
③网络是廉政建设的利器 ④网络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之所以要求公民遵守社会秩序,是因为( )
A.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B.社会秩序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
C.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
D.社会秩序能够降低社会运行效率
15、下列关于国家利益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B.国家利益特指国家的政权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
C.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
D.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
16、2023年“广东好人”罗新辉坚持诚信经营,带动2000多名农民致富增收。广东省文明办大力宣传了这一事迹,引导村民践行诚信。因为诚信( )
①能避免村民之间所有矛盾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③是促进人发展的唯一途径④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道德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下列名言与对应的道德品质一致的是( )
A.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
B.不学礼,无以立——欣赏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信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礼貌
18、青少年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助于( )
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非成良好行为习惯④获得所有人的接纳与认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引发众多关注。其中,康师傅等企业老坛酸菜供应商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被点名曝光,称内销的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引发全网热议。各大超市、电商平台纷纷下架相关产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②赚钱是商人的目的,追求效益理当先
③企业、商家的生产经营要白律,诚信至上是必须
④该企业的做法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违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③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④我们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必考虑个人得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规则与自由是对立的,有规则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不能有规则。
判断:(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元旦之际话“劳动”
时至2023年元旦,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本学期正式执行已经满4个月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到底如何?小记者小芳走进各个中小学,发现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课桌椅高度不合适、柜子螺丝松动,不再由维修工人维修,而是学生自己解决;学校的“采摘园”“种植园”“劳动责任盆”,到处都有学生忙碌的身影……
看到学生劳动的同时,不少家长在学校家长群中担忧道,让孩子劳动,这不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吗?此言论得到很多家长的支持。
假如你是学校家长群的管理者,请针对家长的担忧作出合理的答复。
23、中学生小芳从小爱好写作,她用两年时间写的反映中学生生活的中篇小说正式出版。小芳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支付单。在稿酬支付单“金额”一栏写着5250元,在“备注”一栏写着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88元(由出版社代缴),完税后实得稿酬4662.
奶奶看了支付单后对小芳说:“你是个学生,好不容易得点写稿费,你不应该纳税。”
你同意小芳奶奶的看法吗?为什么?
24、以下材料是张乐在暑假中写的日记,据此回答问题:
日记一:7月6日 我今天带领表弟表妹去参观博物馆,虽然没有大人的陪同,我依然把他们照顾得很好,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古代文物的的小故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
日记二:7月25日 我今天应同学们的邀约,一起去了乡下劳动,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在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丰硕的劳动果实,也感到很快乐 |
日记三:8月3日 今天在小区里看到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通知会,作为小区的一员,我也在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看到叔叔阿姨们赞赏的眼神,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 |
⑴在三则日记中,张乐分别是什么样的身份?这三种身份分别是通过哪种社会关系确定的?据此完成下列表格。
| 身份 | 社会关系 |
日记一 |
|
|
日记二 |
|
|
日记三 |
|
|
⑵“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5、张某与妻子生活了30余年,生有一儿一女。他和妻子、儿女与自己的老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每到过年过节张某的妹妹和弟弟都来他家看望老母亲和他们一家,相处倒也和睦、融洽。但不幸的事发生了,张某患了癌症,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张某有10万元个人存款。由于生前没有立遗嘱,对于这10万元的处置问题,包括弟弟妹妹在内的一大家子人议论纷纷。
(1)张某的遗产应该按哪种方式继承?为什么?
(2)此案中,谁有权继承张某的遗产?说明理由。
(3)遗产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26、 材料一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 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公平正义,践行平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 责任。
材料二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在全民哀悼之时,熊某却在朋友圈发表侮辱袁隆平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熊某已被刑事拘留。
(1)我们应如何践行平等?
(2)熊某在朋友圈发表的侮辱言论,侵犯了袁隆平什么权利?
(3)弘扬正能量,请列举生活中的正义行为。
(4)作为中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守护正义?
27、 2017年3月12日103名小学生来到了长沙唐人万寿园“孝心林”公益植树基地,参加题为“不忘历史,强我中华,爱满星城,孝为先行”的植树活动。结束后唐人万寿园向每位小学生发放了“2017年主题植树节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参与证书希望孩子和家长们与“孝心林”相约,与小树一起成长。
(1)孩子们参加该项活动会有哪些收获?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样做?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希望大家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尊崇并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带动广大成员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十九大报告为什么要强调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权威?
(2)作为中学生应如何使自己增强宪法意识,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