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23秋开学季,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搜索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群二维码等混入班级微信群、QQ群,并以改换头像、混淆名称冒充班主任、向老师推送虚假消息。这些发到群里的消息,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骗局,一旦用户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就会造成财产损失。这警示我们(     

    ①网络信息无限,我们要学会正确辨析网络信息

    ②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增强自我网络保护意识

    ③手机诈骗无处不在,令人无法防范,要远离手机

    ④网络交往的对象是虚拟的,要提高网络交往的警惕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共3万多名“小青荷”志愿者在杭州亚运会赛会期间,提供了文明出行交通引导、开展项目宣传手册发放、验票指引、信息咨询、观赛流程介绍、物品寄存指引等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     

    ①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人生价值 ②自觉履行了帮助他人的法定义务

    ③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平安抵京,三位航天员桂海潮、朱杨柱和景海鹏都表示“回家的感觉真好”。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三位航天员之间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地缘关系

    D.业缘关系

  • 4、学校举办体育节,同学们一致推选体育成绩不错的小辉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后因小辉怕影响学习成绩,不想参加。我们应该告诉小辉(     

    A.有些应该做的事情虽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B.做好做不好都无所谓

    C.要根据回报的大小确定自己应采取的态度

    D.小辉的责任主要来自法律的规定

  • 5、没有课堂纪律,就没有有序的课堂;没有课堂秩序,我们的学习将得不到保障。这说明(     

    A.规则和秩序没有必然联系

    B.有规则就必然会有好的秩序

    C.规则的存在会限制人们自由

    D.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秩序

  • 6、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下列关爱他人做法恰当的有(     

    ①小华把旧衣服洗干净叠整齐,捐给山区孩子

    ②社会爱心人士为高温作业的环卫工人送去冷饮

    ③小玲推开大门,让抱孩子的阿姨先进入商场

    ④校广播站如实播出小欣家庭困难,号召捐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2022年8月9日,潍坊市某小店突发火灾。刘子辉、李建民、亓欣羽三位少年发现火情后,马上到附近酒店借来灭火器,走近着火点全力灭火,当用光第7个灭火器时消防员赶到现场联合将火扑灭。8月13日,消防救援大队授予三人“优秀消防志愿者”荣誉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你所在时政小组准备写一篇表扬三位勇敢少年的文章,下列标题最合适的是(     

    A.积极学习知识,做好自我保护

    B.讲文明懂礼仪,提高道德素养

    C.尊法学法守法,增强法治观念

    D.担当社会责任,彰显榜样力量

  • 8、“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沈忠芳是我国著名防空武器专家,隐姓埋名60余载,投身导弹研制,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沈忠芳的事迹启示我们(     

    A.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B.个人利益是可有可无的

    C.个人利益永远大于国家利益

    D.只有名人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 9、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局原综合办公室主任蔡云峰因犯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这告诉我们(     )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不可违    ②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不可以违背

    ③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法规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事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图中的寓意警示青少年要 (     

    被短视频吞噬的时间

    A.净化网络环境

    B.拒绝观看短视频

    C.学会“信息节食”

    D.疏离现实人际关系

  • 11、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下列行为中能体现出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是(       

    A.排队上下车,有序进出站

    B.经常收拾自己的房间

    C.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

    D.阻止流浪者乘坐公交车

  • 12、中国向世界宣布将不再接受废弃塑料、废纸、废弃炉渣、废弃纺织品、废弃矿渣等24种进口废弃物。这一举措有利于维护国家的(     

    A.政治安全

    B.文化安全

    C.科技安全

    D.生态安全

  • 13、近日,浙江海盐一名孕妇在农贸市场突发低血糖,摊主见状给她递来凳子,附近的人为她拿来水和纸巾,民警接警后带着一盒糖迅速赶到现场。在大家的热心照料下,孕妇状态逐渐好转,这暖心的一幕说明(     

    A.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B.关爱他人能促进全面发展

    C.关爱他人,讲究策略是唯一

    D.只需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 14、“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起历史使命。这要求青少年(     

    ①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②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奉献

    ③勇做时代的学习者、奋斗者

    ④关心国家发展,为祖国成就自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这十几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让中国人更加自信自强。

    注: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对以上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B.科技创新成就斐然,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C.我们应关心国家发展,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

    D.我国发展面临许多问题,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

  • 16、2023年6月,周某在某公寓32楼楼顶天台向地面人群投掷砖头,砸中楼下行人娄某,致其死亡。经法院审理判决周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案例启示我们(     

    ①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②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③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④要认清犯罪危害, 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7、为减少一些游客的不文明参观行为,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文明参观须知”,强调“仪容不整者谢绝入馆”。这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     

    A.亲近社会,与人为善

    B.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C.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D.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 18、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书友、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和下边不对应的是(     

    A.张叔和小白是同乡——地域关系

    B.爸爸和姑姑——血缘关系

    C.妈妈和对门的刘姨是公司同事——业缘关系

    D.我和小花是邻居——地缘关系

  • 19、以下是社会生活剪影,他们的行为引导我们(     

                             

    “静音车厢”让旅途更美好       戴好头盔再出发                 排队出行让文明延续

    A.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B.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秩序

    C.弘扬法治精神,善用法律维权

    D.改进社会规则,适应社会发展

  • 20、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我国(     

    A.资源环境问题严重

    B.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C.生产力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权利与义务】

    中学生李华上网看新闻时发现,有网友因为身边存在贪污腐败现象就在网络上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诋毁,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请结合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辨析两位网友的观点。

    公民有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大惊小怪。

    言论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言论自由,有权利就有义务,

  • 22、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走进人们的生活。有人从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才干,也有人抵挡不住其中的诱惑而长时间玩游戏、看电子书,还有人随意发布虚假信息。有人说:“网络美丽但有陷阱。”

    请谈谈你的看法。

  • 23、小梅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发现,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的规定涵盖了人的一生,从未出世胎儿享有的权利,到成年后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合同,再到婚姻家庭生活和子女抚养,以及最后的死亡继承。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因此,小梅认为:相比宪法,民法典在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方面比宪法还要重要。

    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梅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倾听民族之声。

    (1)材料一涉及到了哪两个民族的歌手?你对哪个民族比较了解,请写出相应的内容。

    (2)据材料一、二,请从中总结出至少三个观点。

     

  •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2年“国家安全”首次出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自此以后“安全”和“国家安全”在党代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55处“安全”,其中18处“国家安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91处“安全”,其中29处为“国家安全”,而且党的二十大还首次把“国家安全”列为报告的一个独立部分。

    材料二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节日。2023年4月15日是第8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阅读材料,运用《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从公民个人角度谈谈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该做些什么。

  • 26、观察与思考

    2020年12月4日的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为了迎接宪法日的到来,某校八年级准备开展有关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现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设计两种宣传宪法的活动形式。

    (2)请拟写两条宣传宪法的标语。

    (3)修护宪法权威,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梦夕同学对此发表评论:“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1)请谈谈你对梦夕同学评论的理解。

    材料二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2)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通过“实干”担负起“兴邦”的历史重任?

  • 28、社会化的含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