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漫画中“小主人公”的行为,不能体现“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属于诉讼手段的是( )
A.市民王某向环境监察部门反映某企业的排污行为
B.张某为顺利继承遗产请公证处证明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
C.李某到人民法院起诉郑某欠钱不还的侵权行为
D.刘某因企业拖欠其工资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3、八年级学生王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受到人高马大的社会青年李某的敲诈勒索。对此,王某的正确做法是
A.把钱给他,让其勒索
B.不顾一切,与其搏斗
C.现场配合,事后再找人伺机报复
D.巧妙周旋,然后想办法求助或报警
4、材料一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面对不可一世的敌人,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战斗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他们保家卫国、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才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材料二 有一种安全感,叫“人民子弟兵来了”。在各种灾难发生时,是我们熟悉的“最可爱的人”第一时间逆行救援。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把温暖带给我们。
上述材料说明( )
①我国人民军队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②我国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
③我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④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必须统筹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小区,李华是我的邻居,我与李华的关系属于(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6、下面是初中生丽丽在暑假期间的日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日记一 2023年7月26日 今天,我和表弟、表妹参观青岛博物馆,学习了丰富的
历史知识,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日记二 2023年8月 15日 今天,我应同学们的邀约,一起去乡下劳动,虽然很累,
但是看到丰硕的果实,我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①社会关系由个人身份确定的
②不同社会关系中人们身份相同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学校,我与同桌的关系属于(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8、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他没有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人民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了1.7万元的赔偿。这表明( )
A.只有诉讼才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B.小峰采用行政诉讼维护合法权利
C.小峰的权利受到侵害,依靠法律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D.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必定会受到非法侵害
9、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0、赵某与空调供应商王某签订合同,约定了空调供货量与价格。但到发货的时候,王某只发了一半的货物。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王某的行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王某的行为违背了诚信,有损公司的形象
②王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③王某的行为侵犯了赵某的合法权益,构成犯罪
④王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赵某想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他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
①可以前往工商局寻求法律救济②通过上网发帖曝光王某的信息
③通过诉讼这一最权威手段维权④通过律师事务所寻求法律帮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八年级学生小丽在学习之余,积极利用课后时间和同伴参与社区卫生环境现状调研,并将调研报告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同时将建议书提交至社区办公室。据此,你的看法是( )
A.这是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
B.我们应该将学习放在首位,社会实践往后靠
C.这种做法分散了学习精力,纯粹多此一举
D.这是本末倒置,我们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
12、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围绕“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这个主题进行了探讨。下列观点符合探讨主题的有( )
①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②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以实现
④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这体现服务社会能够( )
A.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B.体现人生价值
C.主动承担责任
D.获得丰厚回报
14、暑期热播电影《长安三万里》所展现的盛唐风貌获赞无数。诗人李白不仅是唐朝“顶流”,如果穿越到了现代,可能会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欢,也会有商家联系李白代言广告,还有可能进行网络直播带货。这说明( )
A.每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都是绚丽多彩的
B.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C.每个人都从社会获得物质和精神支持
D.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15、中国政府网开设了“我向总理说句话”常设栏目,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直接送到总理的办公桌上。这让中国网民的电脑桌与总理的办公桌实现了零距离接触。这表明( )
A.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网络让我们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总理直接沟通
16、“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这说明( )
A.身穿最美的服装时应该感到惭愧知耻
B.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亮点,自尊无价
C.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D.珍珠衫和羽衣霓裳都不是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
17、某市政协发起寻找城市“金角银边”活动,倡议市民群策群力把城市的空余场所合理利用起来。鹿鸣小学6名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出两项关于“学校老校区如何利用”的建议,经政协提案建议,最终被政府采纳。鹿鸣小学6名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出的两项建议被政府采纳。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学生( )
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②全面做好人生规划
③主动参加社会实践④养成了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当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出现在环境中时,由于没有人进行管理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让这种现象变本加厉。下列格言中,你认为与防止“破窗效应”相符的是(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④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19、从“中国梦”践行者故事的网络传播工程到网络正能量“五个一百”精品评选,弘扬了网上网下“同心圆”的家国情怀。这说明了( )
①互联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②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③网络拓展了文化交流的空间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班级要进行班委改选,老师提倡大家自愿竞选,并说:“担任班委,你会有更多机会为同学服务”。小龙想试试,如果小龙承担了这个责任,他( )
①可能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②可能会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处罚
③可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④可能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赞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广场舞这种健身与社交二合一的活动,给一群人带来了享受,但在另一群人眼里却成了扰民行为,广场舞成为了多种争端的导火索。对此,有人认为跳广场舞是自己的自由,有人则认为必须遵守规则。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面两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辨析。
22、智能时代,大家办事越来越方便,在大多数人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有一部分老年人却遇到一些困难。疫情防控期间,一位退休老人去公园锻炼,因无法扫健康码,被公园门卫挡在门外。老人十分不情愿,在门口不停地唠叨∶“我没有手机,就违法了吗?你们这是歧视老年人!”趁着门卫不注意又要往里闯,最后还是被请了出来。。。。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3、 在我国,很多革命先辈以身许党许国,献身于党和国家的事业,除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他们没有丝毫个人利益,他们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有限的生命,在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获得了永生。
围绕着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两名同学发表了各自看法,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国家利益很重要,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国家、个人若冲突,我要捍卫国家利益。
24、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任务,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将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
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
26、材料一:在中午和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随心所欲的拥挤在校园的门口,将校门堵得水泻不通,如遇雨雪天气情况更糟。家长的随心所欲使自己深受其害。
材料二:学校和相关部门为了更好地解决校门口拥堵的问题,做出了以下决定:学校方面制定了校领导干部轮流值日的规则,要求值日人员在放学人流高峰时期疏通校门口交通;交通管理部门对校门口路段车辆停放进行了重新规定,规定指出除指定停放地点外,距校门100米内不得停放任何车辆。
材料三:学生认识到通过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校门口拥堵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学生认为要使这一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学生也应加强自律。因而有的学生通过学生会的宣传逐步引导同学们树立低年级先离校的规则意识,也有的学生和自己的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和学生一起做到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接送环境。
【作答要求】
拟题:自拟一个能概括材料内容、体现学科特点的题目。
评论: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对以上三则材料逐一进行分析评论。
表述:语言流畅,层次清楚,字数在200字左右。
27、弘扬二十大精神服务奉献社会
通过学习二十大精神,同学们更加懂得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你打算如何在服务奉献社会中绽放青春的光彩?
28、【感受网络生活 做网络的主人】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针对“网络生活”,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请结合上述讨论,谈谈你对网络生活的认识。
(2)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你打算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做网络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