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下列做法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①学校食堂内学生们依次排队就餐②铁路部门出台措施解决“霸座”问题
③学校图书馆里同学们在安静的看书④明明的房间干净整洁、舒适明亮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暖新闻:争分夺秒!女童就医途中病情加剧交警疾驰开道送医。倔强女子遭遇诈骗执意要给骗子转账关键时刻霸气女警“咆哮式”劝阻。男子医院大厅突然倒地,湖北汉川护士李玉霞跪地心肺复苏救人。这些故事共同寓意是( )
A.告诉我们生命高于一切,有时可不遵守规则
B.提醒我们要增强识骗防骗的意识,谨防被骗
C.启示我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要敢于奋不顾身
D.体现了勇于承担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中国铁路局规定:从2023年1月1日起,实名制购买儿童火车票将以6周岁和14周岁为分界线,不再按之前身高为分界线。对于这条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进规则,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B.维护特权,体现正义的要求
C.践行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特殊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4、人心和善表征着心灵祥和安乐的状态,包含着崇德向善的道德要求,既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中华文化长期倡导的对待他人与社会的态度。下列诠释了这一道德观的是( )
①浙江女教师拦下强行冲卡货车,救下被拖行的交警
②北京设立霞心驿站为守夜人“供暖”
③张某为炫车技,深夜在街道飙车
④广东退休工人49年坚守照顾残疾家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下列不属于社会规则的是( )
A.家里制定的家规
B.工厂里的规章制度
C.学校里的校规校纪
D.公园里的游客须知
6、小福参加“写春联、送祝福”活动后,感慨到:“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帮助了他人,也让自己得到很好的锻炼。”这说明,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有( )
①维护社会和谐②推动国家进步③促进全面发展④体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12月1日,人民网启动了2024年度“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社会各界可借助网络客户端,聚焦国计民生,积极建言献策。这体现了( )
A.网络给政府工作带来负担
B.网络加速了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
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8、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
A.境界
B.底线
C.准绳
D.规范
9、以下案例与违法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①张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事违法行为
②王某因为刻划文物古迹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并处罚款——行政违法行为
③李某在高铁上霸座,被处警告——刑事违法行为
④吴某网上购物,买到假货,商家拒绝赔偿——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有一种安全叫祖国接你回家。”2023年4月29日,343名自苏丹撤离的中国公民平安回到祖国怀抱。脱险的激动、回家的温暖,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都浓缩成一句“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让我们感受到( )
①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②国家强大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③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完全一致 ④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陈某通过微信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后,加价出售给他人牟利,共计贩卖个人信息889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B.该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大,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C.该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D.该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大,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12、下图中,关于违法和犯罪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23年4月15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作为青少年应该( )
①积极学习有关国家安全的知识
②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③惩处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
④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2035年我们国家要实现的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5、《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网络诚信建设仍然存在网络谣言、虚假宣传、泄露个人隐私,网络恶意营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青少年要( )
A.学习网络技术,攻击造谣者的电脑
B.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C.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溺网络
D.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恪守诚信规则
16、在教室上课,如果自由进出教室、随便交头接耳;就无法正常上课;过十字路口,如果各不相让、争抢阻挡,就会挤成一团,谁也别想顺利通过。所以说( )
A.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唯一规则
B.遵守规则对他人有益,对自己有害
C.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受法律的约束
D.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7、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有利于保障国家( )
A.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
C.科技安全
D.生态安全
18、随着网络直播的发展,掀起了一股带货的风潮。某电商平台看重了其带来的社会价值,便雇佣主播开展了“村播计划”,主要是让无数优质却卖货无门的农产品走进直播间,帮助当地农民打开销路,使农产品销量大增。基于此,下列传导途径正确的是( )
A.网络直播带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B.网络直播带货→根除农产品销售难题→促进农村发展
C.网络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质量
D.网络直播带货→增加农产品销售数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9、2023年8月,刘某某持无座车票上车后,霸占他人座位,拒绝让出。乘警责令其让座,刘某某拒不配合,铁路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刘某某行政拘留处罚。刘某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属于不良行为
20、在公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您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
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④社会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18年4月,“1000人犯罪团伙来德州偷孩子取器官”的微信虚假信息四处传播,造成社会恐慌。德州公安部门立即对此案展开了侦查。4月19日,违法嫌疑人周某已被德城公安依法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
判断:
理由:
22、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对漫画《厚此薄彼》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辨别和分析。
23、 从中国车到中国船,从中国桥到中国港一个个不断创造奇迹的超级工程,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速度”继“中国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热词后被国际舆论频繁使用,折射出一个新的中国“世纪形象”。
24、(案例分析)某初中学生陈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入初二后,他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在网上结交了一些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架斗殴,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3年。
(1)上述案例中,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陈某的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
25、2019年3月“中国好人榜”有107位好人光荣上榜,其中有3名广东人:助人为乐好人刘方舒,基层公务员40载助人为乐,播撒爱心种子;见义勇为好人李志青,退伍军人勇救2名溺水者后默默离开;孝老爱亲好人陈远珍,用温暖和坚强照顾九口之家。在上榜好人中,有将结婚礼金全部捐赠助学的年轻夫妻段非、许利娜,有捐出百万元全部积蓄资助贫困学生的离休教师夫妇包斌、陆一军,有为救轻生女子光荣牺牲的年轻消防战士刘磊,有恪守父辈承诺精心保管红色史料的郭海波,有坚守脱贫攻坚一线的好干部张渠伟,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好记者谌贻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人物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青少年向好人榜的榜样学习有何积极意义?
(3)向好人榜的榜样学习,你准备怎么做?
26、(自尊自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填写下面表格中①②③④处的内容。
诗句 | 体现的优秀心理品质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 ①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 ②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 ③ |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 ④ |
(2)请谈谈对①这种优秀品质的理解。
27、除夕之夜,中学生小京一家围坐在一起,畅谈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1)在新的一年你的愿望是什么?
(2)个人愿望与国家的关系?
28、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谎报险情”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
(2)公安机关依据哪部法律对“谎报险情”的行为进行处罚?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漫画警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4)行使权力有界限,对此我国宪法是如何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