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济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完成研学任务,对东江纵队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参观这样的活动对中学生而言能够(     

    A.学会文化鉴赏技能

    B.养成高尚品德行为

    C.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D.从中获得精神滋养

  • 2、辽宁盘锦村民家中水管里流出来的饮用自来水能点燃,但当地自来水服务站负责人却说水质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件引爆网络后当地政府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漠视群众利益的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追责问责,13人被追究行政责任,确保百姓喝上达标水。事件告诉我们(       

    ①人人尽责,社会才会和谐          ②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③推卸责任必然受到行政处罚       ④很多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承担着责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3、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不久,驴累死了。这时,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关爱他人(       

    A.就是服从他人

    B.最终是为自己谋利

    C.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D.就是关爱自己

  • 4、有着5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杨维云,每天坚持两场直播,提供零基础拼音识字课程,为不识字的成年人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87岁海洋地质学家、两院院士汪品先,用当下时新的话语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探索海洋的故事,传播海洋科学知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中的这些老人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在于他们(       

    ①勇担社会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        ②学识渊博,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③发挥余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④善于扬长避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将士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①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②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③国家利益至上,不考虑个人利益④个人生命在战争年代微不足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要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①会消耗大量的学习时间,不利于提高成绩

    ②有助于体验多彩的生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③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让所有同学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没有规则,就无法上课;没有规则,就没有正常的体育比赛;没有规则,就没有有序的交通;没有交通秩序,我们甚至连按时上学都得不到保障。这说明(     

    ①有了规则就一定有良好的秩序

    ②凡是有规则的地方人们就没有行动自由

    ③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人们自觉遵守规则

    ④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8、“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名言警句与之相对应的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C.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9、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②在旅游景区文物上刻字留名

    ③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④主动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是(     

    A.亚洲的利益

    B.全人类的利益

    C.个人利益

    D.国家利益

  • 11、在课前三分钟《我来讲故事》环节,小明为同学们讲了以下一则故事:

    何占豪,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他26岁时参与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作品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他说:“我觉得身为一个中华民族的音乐人,对中华民族的音乐应该有所研究,应该有所贡献。”他在搞好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培养作曲、演奏人才。

    以上故事中主人公最值得称赞的品质是(     

    A.主动承担责任

    B.遵守社会规则

    C.关心社会发展

    D.树立诚信意识

  • 12、下列对下图漫画《聚光灯下的资助》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关爱他人需要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

    ②漫画中的贫困生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心理体验

    ③将贫困生置于媒体聚光灯下,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多帮助

    ④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下列体现自觉遵守规则的是(     

    A.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学习,小刚唱起了歌

    B.小明将垃圾进行分类放进垃圾箱

    C.小红乱闯红灯

    D.小丽看无人,踩踏草坪

  • 14、某校以“远离犯罪”为议题,邀请当地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指导学生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审判(见下图)。如果你是审判长,你是否采纳辩护人的辩词(     

       

    A.采纳,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B.采纳,该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可不承担刑罚处罚

    C.不采纳,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制裁,违反法律须承担责任

    D.不采纳,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 15、对下列行为的点评正确的有(     

    序号

    行为

    点评

    点餐后,主动对服务员说“谢谢”

    文明有礼

    与陌生网友聊天时如实告知个人信息

    尊重他人

    参加义务劳动

    培养劳动观念

    周末到革命纪念馆当志愿者

    回报社会的成名之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2023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将江南水乡实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让嘉宾感受数字赋能光影艺术的别样空间、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大会还丰富元宇宙3D打印、AI中医诊疗等智能化体验场景,新设“未来之境”数字生活体验馆,观众通过建立自己的“数字身份”,体验未来社区、未来学习等科技成果。这说明网络(     

    ①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②容易使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2023年8月,在某工地,一男子潜入仓库偷窃电线,另一男子则在外面接应,恰巧被在附近小区装修的一位工人发现。面对此情此景,这位工人并未大声喝止,而是用手机全程拍下二人的作案过程并报了警。民警根据视频很快锁定嫌疑人身份将二人抓获。这位工人的做法,启示我们(     

    ①要严格执法,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③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见义勇为,也要保护自身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体现了(     

    ①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必须高度警惕

    ②台湾问题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他国干涉

    ③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是中国的内政

    ④解决台湾问题才能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 19、2022年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隆重举行。伴随着激扬的国歌声,巨大的航空母舰缓缓驶出船坞……这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对此,我们应有的感受是(       

    A.要关心国家发展,为国家分忧

    B.作为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C.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未能亲临仪式现场,没有感觉

  • 20、1971年,25岁的蒙古族妇女尼玛响应号召,带着儿子从200公里外的老家搬迁到中蒙边境,开始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儿子哈达布和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着巡边工作。多年来,母子接力守边护边,累计巡护边境线18万多公里,向边防连队报告多起边境可疑人员行迹,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上千人次。尼玛母子的行动(     

    ①说明了要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②彰显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体现了只有守边护边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请你辨析

    运用所学知识辨析以上观点。

  • 22、2012年12月3日,新浪网友羚羊早安说等人发微博称:科学家终于确定:2012年12月21日地球会有连续3天是黑夜,是地球的换纪时刻。玛雅人说的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来临,12月22日的黎明不会到来’……”这则微博经转发后,影响颇大。相关网友当初发这条微博也许并无给社会添乱的恶意成分,其他网友转载也许只是图个好玩,但正是这样的微博,带来了社会恐慌。

    请你结合材料辨析观点:有人认为,公民有言论自由,网络又是虚拟的,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判断:          理由: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   2019年3月30日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日,“我”积极响应“熄灯一小时”倡议,只开了一盏台灯做作业。妈妈说“只开一盏台灯光线太暗了,会影响视力。节能环保与你有多大关系呢?”

    请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节能环保与“我”的关系。

  • 25、进入2014年以来,很多热门现象、热门事件进入公众的视线。以下两组镜头折射出的社会的方方面面。

    镜头一:十面伏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持续大规模灰霾污染事件,波及17个省市自治区的40余个重点城市,影响人口近6亿,网友戏称十面霾伏

    (1)请结合你的体验,列举出造成十面霾伏现象的原因?(2分,至少两个)

    (2)12月2日就是雾霾最严重的前一天,小刚和小明在放学的路上看到有农民在田里焚烧秸秆,小刚打算上前去劝阻并举报,可是小明说:算了吧,农民伯伯也不容易,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宽容他吧!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是否应该宽容这件事?(4分)

    镜头二:微博反腐:微博反腐成为2014年的一大亮点,也是公民行使自己民主政治权利的方式之一,一个个落马贪腐官员形成的2014年微博反腐成绩单,让公众在140个字的发布与评论之间,直接感受到中央打老虎”“拍苍蝇的决心。然而在大量如实反映腐败的微博面前,也有很多微博所涉及的腐败是失实的。

    3)微博反腐属于公民行使的什么权利?那么作为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这一权利?(4分)

    4)微博反腐成为一把利剑,彰显了我党治理腐败的决心,充分发挥了民众的力量,然而网络也成为了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百态,那么在现实社会中,面对亦真亦幻的网络世界,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公民?(4分)

     

  • 2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初一吧,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心事重重,总是不自觉地坐着发呆。我常常莫名其妙地琢磨一些问题:会有人注意我吗?我帅气吗?在家里,我也不想和父母说话,嫌他们总是唠叨我,时不时的我会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或父母发脾气,闹矛盾。真不知我这是怎么啦?

    材料二岳阳上初中以后,常常喜欢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想引起她们的注意,对自己产生好感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分心。他想努力控制好自己,却又做不到。时间一长便产生了郁闷、焦虑等不良情绪。总是认为自己太不正常了,有种罪恶的感觉。他认为男生和女生说话就会被大家误会,更别提建立友谊了。

    (1)阅读材料一回答:如何解决青春期的困惑,问题与矛盾?6分

    (2)阅读材料二回答: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6分

     

  • 27、(我参与我快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请指出培养图片中人物行为的途径。

    (2)培养类似的行为有何意义?

  • 28、[规则篇]

    我们在食堂就餐时需要排队购饭;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指示信号指挥;人们在图书馆、影剧院应保持安静......

    (1)试想,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状况? 

    维护秩序靠规则。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有人说:“自由就是想于什么就于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管不着。”

    (3)请你对此观点进行批驳。

    “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了。”“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间红灯。”

    (4)以上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