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学生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完成研学任务,对东江纵队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参观这样的活动对中学生而言能够( )
A.学会文化鉴赏技能
B.养成高尚品德行为
C.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D.从中获得精神滋养
2、辽宁盘锦村民家中水管里流出来的饮用自来水能点燃,但当地自来水服务站负责人却说水质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件引爆网络后当地政府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漠视群众利益的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追责问责,13人被追究行政责任,确保百姓喝上达标水。事件告诉我们( )
①人人尽责,社会才会和谐 ②对他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③推卸责任必然受到行政处罚 ④很多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承担着责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不久,驴累死了。这时,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关爱他人( )
A.就是服从他人
B.最终是为自己谋利
C.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D.就是关爱自己
4、有着5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杨维云,每天坚持两场直播,提供零基础拼音识字课程,为不识字的成年人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87岁海洋地质学家、两院院士汪品先,用当下时新的话语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探索海洋的故事,传播海洋科学知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中的这些老人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在于他们( )
①勇担社会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 ②学识渊博,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③发挥余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④善于扬长避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将士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①每个人都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②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③国家利益至上,不考虑个人利益④个人生命在战争年代微不足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要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
①会消耗大量的学习时间,不利于提高成绩
②有助于体验多彩的生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③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让所有同学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没有规则,就无法上课;没有规则,就没有正常的体育比赛;没有规则,就没有有序的交通;没有交通秩序,我们甚至连按时上学都得不到保障。这说明( )
①有了规则就一定有良好的秩序
②凡是有规则的地方人们就没有行动自由
③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人们自觉遵守规则
④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名言警句与之相对应的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C.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②在旅游景区文物上刻字留名
③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④主动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是( )
A.亚洲的利益
B.全人类的利益
C.个人利益
D.国家利益
11、在课前三分钟《我来讲故事》环节,小明为同学们讲了以下一则故事:
何占豪,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他26岁时参与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作品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他说:“我觉得身为一个中华民族的音乐人,对中华民族的音乐应该有所研究,应该有所贡献。”他在搞好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培养作曲、演奏人才。 |
以上故事中主人公最值得称赞的品质是( )
A.主动承担责任
B.遵守社会规则
C.关心社会发展
D.树立诚信意识
12、下列对下图漫画《聚光灯下的资助》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关爱他人需要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
②漫画中的贫困生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心理体验
③将贫困生置于媒体聚光灯下,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多帮助
④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列体现自觉遵守规则的是( )
A.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学习,小刚唱起了歌
B.小明将垃圾进行分类放进垃圾箱
C.小红乱闯红灯
D.小丽看无人,踩踏草坪
14、某校以“远离犯罪”为议题,邀请当地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指导学生代表进行了一场模拟审判(见下图)。如果你是审判长,你是否采纳辩护人的辩词( )
A.采纳,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B.采纳,该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可不承担刑罚处罚
C.不采纳,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制裁,违反法律须承担责任
D.不采纳,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5、对下列行为的点评正确的有( )
序号 | 行为 | 点评 |
① | 点餐后,主动对服务员说“谢谢” | 文明有礼 |
② | 与陌生网友聊天时如实告知个人信息 | 尊重他人 |
③ | 参加义务劳动 | 培养劳动观念 |
④ | 周末到革命纪念馆当志愿者 | 回报社会的成名之举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3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将江南水乡实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让嘉宾感受数字赋能光影艺术的别样空间、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大会还丰富元宇宙3D打印、AI中医诊疗等智能化体验场景,新设“未来之境”数字生活体验馆,观众通过建立自己的“数字身份”,体验未来社区、未来学习等科技成果。这说明网络( )
①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②容易使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3年8月,在某工地,一男子潜入仓库偷窃电线,另一男子则在外面接应,恰巧被在附近小区装修的一位工人发现。面对此情此景,这位工人并未大声喝止,而是用手机全程拍下二人的作案过程并报了警。民警根据视频很快锁定嫌疑人身份将二人抓获。这位工人的做法,启示我们( )
①要严格执法,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③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见义勇为,也要保护自身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习近平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体现了( )
①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为基础,必须高度警惕
②台湾问题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他国干涉
③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是中国的内政
④解决台湾问题才能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9、2022年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隆重举行。伴随着激扬的国歌声,巨大的航空母舰缓缓驶出船坞……这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对此,我们应有的感受是( )
A.要关心国家发展,为国家分忧
B.作为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C.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未能亲临仪式现场,没有感觉
20、1971年,25岁的蒙古族妇女尼玛响应号召,带着儿子从200公里外的老家搬迁到中蒙边境,开始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儿子哈达布和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着巡边工作。多年来,母子接力守边护边,累计巡护边境线18万多公里,向边防连队报告多起边境可疑人员行迹,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上千人次。尼玛母子的行动( )
①说明了要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②彰显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体现了只有守边护边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请你辨析
运用所学知识辨析以上观点。
22、2012年12月3日,新浪网友“羚羊早安说”等人发微博称:“科学家终于确定:2012年12月21日地球会有连续3天是黑夜,是地球的换纪时刻。玛雅人说的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来临,12月22日的黎明不会到来’……”这则微博经转发后,影响颇大。相关网友当初发这条微博也许并无给社会添乱的恶意成分,其他网友转载也许只是图个好玩,但正是这样的微博,带来了社会恐慌。
请你结合材料辨析观点:有人认为,公民有言论自由,网络又是虚拟的,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判断: 理由:
24、 2019年3月30日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日,“我”积极响应“熄灯一小时”倡议,只开了一盏台灯做作业。妈妈说“只开一盏台灯光线太暗了,会影响视力。节能环保与你有多大关系呢?”
请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节能环保与“我”的关系。
25、进入2014年以来,很多热门现象、热门事件进入公众的视线。以下两组镜头折射出的社会的方方面面。
镜头一:十面“霾”伏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持续大规模灰霾污染事件,波及17个省市自治区的40余个重点城市,影响人口近6亿,网友戏称“十面霾伏”。
(1)请结合你的体验,列举出造成“十面霾伏”现象的原因?(2分,至少两个)
(2)12月2日就是雾霾最严重的前一天,小刚和小明在放学的路上看到有农民在田里焚烧秸秆,小刚打算上前去劝阻并举报,可是小明说:“算了吧,农民伯伯也不容易,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宽容他吧!”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是否应该宽容这件事?(4分)
镜头二:微博反腐:微博反腐成为2014年的一大亮点,也是公民行使自己民主政治权利的方式之一,一个个落马贪腐官员形成的2014年微博反腐成绩单,让公众在140个字的发布与评论之间,直接感受到中央“打老虎”“拍苍蝇”的决心。然而在大量如实反映腐败的微博面前,也有很多微博所涉及的腐败是失实的。
(3)微博反腐属于公民行使的什么权利?那么作为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这一权利?(4分)
(4)微博反腐成为一把利剑,彰显了我党治理腐败的决心,充分发挥了民众的力量,然而网络也成为了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百态,那么在现实社会中,面对亦真亦幻的网络世界,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公民?(4分)
2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初一吧,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心事重重,总是不自觉地坐着发呆。我常常莫名其妙地琢磨一些问题:会有人注意我吗?我帅气吗?在家里,我也不想和父母说话,嫌他们总是唠叨我,时不时的我会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或父母发脾气,闹矛盾。真不知我这是怎么啦?
材料二:岳阳上初中以后,常常喜欢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想引起她们的注意,对自己产生好感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分心。他想努力控制好自己,却又做不到。时间一长便产生了郁闷、焦虑等不良情绪。总是认为自己太不正常了,有种罪恶的感觉。他认为男生和女生说话就会被大家误会,更别提建立友谊了。
(1)阅读材料一回答:如何解决青春期的困惑,问题与矛盾?(6分)
(2)阅读材料二回答: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6分)
27、(我参与我快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请指出培养图片中人物行为的途径。
(2)培养类似的行为有何意义?
28、[规则篇]
我们在食堂就餐时需要排队购饭;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指示信号指挥;人们在图书馆、影剧院应保持安静......
(1)试想,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状况?
维护秩序靠规则。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有人说:“自由就是想于什么就于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管不着。”
(3)请你对此观点进行批驳。
“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了。”“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间红灯。”
(4)以上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