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仔细观察下列这组漫画,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 )
A.学会信息节食
B.辨析网络谣言
C.抵制网络诈骗
D.合理利用网络
2、下图反映了张某因违反法律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张某的违法行为是( )
A.贩卖毒品,数额巨大
B.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C.捡到钱包,拒绝归还
D.伙同他人,拦路抢劫
3、“时代楷模”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为帮助困难家庭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800多名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张桂梅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原因在于她( )
A.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
B.为获得个人荣誉而全心投入
C.确保所有贫困学生圆梦大学
D.为履行公民义务而勇担责任
4、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从社会中不仅获得物质支持,还有精神滋养。下列行为有利于青少年获得精神滋养的有( )
①阅读经典名著 ②经常胡吃海喝 ③参观各类画展 ④购买粮食蔬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角色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定位,有关系就有角色,有角色就有责任,有责任就要担当。“责任”永远和“角色”相伴随。下列“角色”没有正确承担“责任”的是( )
A.作为公民,转发没有官方证实的新闻
B.作为司机,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C.作为学生,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
D.作为游客,规范言行、保护名胜古迹
6、片段一:甲违法建设地下室,造成部分道路塌陷、民房和办公楼毁损,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6个月。
片段二:某商务宾馆卫生设施条件不达标,经责令改正后逾期不改,被市卫生健康局罚款2000元。
片段三:朱某在工厂浴室捡到苏某的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归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偷偷地将手表据为己有。
甲、某商务宾馆、朱某的行为分别是( )
A.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7、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实施,5G应用已覆盖52个国民经济大类,给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生产形态带来了深刻改变。移动物联网在数字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移动支付等领域实现了较大规模应用。这体现了( )
A.网络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我国网络创新应用领先世界
D.我国经济已经实现高质量发展
8、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志愿者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志愿服务之歌。对志愿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积极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B.倾力奉献社会,履行法定义务
C.自觉承担责任,收获物质回报
D.主动了解社会,遵守社会规则
9、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这是因为( )
A.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10、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如表对微行为点评不正确的是( )
序号 | 微行为 | 点评 |
A | 小超耐心等待服务员引导候机,并对他说:“辛苦了” | 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
B | 小芳向来访家中的客人问好并主动递上茶水 | 举止稳重,诚信待人 |
C | 小林主动担任舞蹈队队长,牺牲休息时间编排舞蹈 | 不言代价,勇担责任 |
D | 小姐把压岁钱和珍爱的书籍捐给贫困山区孩子 | 心怀善意,关爱他人 |
A.A
B.B
C.C
D.D
11、深圳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政策变动告诉我们( )
●2011年5月,深圳交警发出“禁电令”,在深圳主要区域24小时禁止电单车上路行驶。当年6月底改为“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单车开放路权并实施限速”。 ●2022年8月,深圳正式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实名备案的电动车从此有了合法性,限行区域也是越来越少。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变化时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③规则的调整应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④智慧应对规则,不符合自己需求的规则可以不用遵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对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哪些可以发布,哪些不能发布,选择在哪里发布等一系列的判断体现着每个人媒介素养的高低。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青少年要( )
①充分利用网络,及时发布各类网络信息
②不加甄别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网络资源使用
③应该提高媒介素养,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④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下列不属于社会规则的是( )
A.家里制定的家规
B.工厂里的规章制度
C.学校里的校规校纪
D.公园里的游客须知
14、近日,一些“网红”打着助农旗号,通过摆拍虚假视频,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带货销售假冒的大凉山特色农产品,谋取高额利益,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目前,该案件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网红主播11人,他们将等待法律的严惩。对此事件,下列同学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但也有人乘机搞虚假销售,侵害他人利益
B.乙: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C.丙:不诚信的人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也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丁: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5、一次网上购物经历就可能让你变成“透明人”,这不是危言耸听。网购商品的“快递面单”,其中包含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按理说,这些信息应该受到严格保密,但根据央视的调查,网上0.8元就能买到一张快递面单照片。这说明( )
A.网络世界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B.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C.网络让信息传递变得方便迅捷
D.网络弊大于利,应该远离网络
16、2023年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B.网络是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制造业的进步完全依靠网络
17、中央文明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探索科学奥秘、践行生态理念、热心公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风貌。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是( )
A.专注民族团结
B.爱科学敢创新
C.坚持保护环境
D.勇担社会责任
18、“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他20多年只执着于一件事,建造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我们要学习南仁东身上的( )
①实干精神 ②爱国精神 ③奉献精神 ④享乐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随着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日益密切,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体现在
①更加关注社区治理
②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③更加注重自身感受
④愿意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分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0、国家安全就像空气和水,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国家安全是( )
①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
③保证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④能够给人们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王某在小区饲养大型宠物狗,并在遛狗时不佩戴狗链。
2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网上各种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关于疫情的“网传”、“听说”类谣言混淆其中。某地网警除了依法打击造谣人员、及时为社会公众辟谣外,还在新浪微博建立了抗疫话题“万众一心,百毒不侵”,得到了媒体和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和讨论。网友们热情参与,共享疫情卫生防护知识、提示防范以疫情之名进行的诈骗、宣传公安和医护等一线战疫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弘扬网络正能量。针对下列言论请辨析:
甲:传播信息是我权,传播内容任我选。乙:弘扬网络正能量,防疫责任担在肩。
23、
24、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体现了我国哪一项政治制度?
(2)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25、 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有些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未理解,尤其是一些中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怎样培育践行的相关知识对这些中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
26、【关心国家发展建设美好祖国】
八年级(2)班同学们开展时政播报活动,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初中阶段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和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
谈谈你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
27、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要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宪法的权威关系到什么?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重要举措来增强宪法意识?
28、讲好宪法故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时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宪法在精神实质上是统一的、一致的。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大法,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纲领和总遵循,产生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又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强有力指导作用。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定宪法自信,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全面有效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加强宪法制度和实践宣传,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中国法治故事,让宪法法律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推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探究问题】
(1)为什么说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大法?
(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