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想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尊重是最好的“良方”。医患之问彼此尊重( )
A.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B.能够使得社会生活更和谐融洽
C.是一个人外在修养的内在表现
D.可以治疗疾病,消除医患矛盾
2、下列有关违法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 )
①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④违法行为按照类别,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强大军队是基于( )
①这是我国主导世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需要
③这有助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④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剥夺政治权利性
5、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下列不属于关爱他人的表现的是( )
A.长辈呵护和鼓励孩子成长
B.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相互帮助
C.打着“帮助”的旗号,主动散播他人隐私
D.主动扶盲人朋友过马路
6、五年评选一次的全国劳模,每年评选一次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之中既有高科技人员,也有车间工人、田间农民……,这表明( )
A.只要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劳动者都应得到奖励
B.劳动没有分工不同,但有高低贵贱之分
C.劳动者最美,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D.只有全国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才值得尊重
7、元旦期间,君君一家外出游玩,并邀请了她的同学和邻居。下列关于君君的社会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与邻居是业缘关系
B.与同学是地缘关系
C.全家都是地缘关系
D.与爸爸是血缘关系
8、晚三秒再关门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当朋友到你家做客离开时,目送朋友,待脚步声渐远后,再轻轻关上门。这种做法是( )
A.道德提倡、法律强制的责任
B.以礼待人、温暖他人的做法
C.明辨是非、弃恶从善的选择
D.尊重人格、包容他人的表现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规定的有( )
A.艺人仝某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
B.郑某隐瞒期末成绩以得到父母的奖励
C.林某如实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
D.谢某伪造核酸检测以便参加体育竞赛
10、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经常对辖区内随意停放车辆,侵占公共人行道路等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加强对学校周边的交通疏导,确保社会车辆有序通行,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安全、有序的环境。这是因为( )
A.社会秩序明确了社会规则的内容
B.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C.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执法部门是维护秩序的唯一力量
11、1950年冬,朝鲜长津湖辟。一张被冻住的纸条上,留下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宋阿毛的绝笔信“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封信告诉我们( )
①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总是不能兼顾的
②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③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献出个人生命
④要心怀爱国之情,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从法律的角度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必需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B.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必然走向犯罪的深渊
C.犯罪往往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3、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对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无所不能,能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某名人的儿子方某19岁,为寻刺激,突发奇想给某机场拨打了“报警”电话,称一架航班有炸弹。警方和机场立即调动了大批人员进行安全检查,航班因此被延误5个小时,损失上百万。目前,方某已被公安机关抓获。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公民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扰乱社会治安的严重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③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违法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保家卫国是人民解放军的“职责”,教书育人是教师“义务”,认真学习是学生“本分”……这些身份的“定位”诠释了( )
A.责任是一个人自愿做的事情
B.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C.角色、责任都是可以选择的
D.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尊重
16、北京冬奥会“气象人”高猛默默奉献、不畏山高路险,甘愿当好服务保障“排头兵”;海南94岁退休教师符国仲举家捐款1000多万元,奉献家乡教育事业……他们舍小我、顾大家,以初心坚守岗位,用担当奉献情怀。“舍小我、顾大家”启示我们( )
①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②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一切个人利益
③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④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总是一致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3年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揭晓,他们是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嬉。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②承担社会责任就能得到媒体的褒奖
③要有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④服务和奉献社会能得到物质回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班级周一大扫除,八年级学生李某在擦窗户时,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一块玻璃。事后,她主动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教室换了一块新玻璃。对此,你的看法是( )
①有过失时,勇于承担过失是负责任的表现
②承担责任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无责一身轻
③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就一定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④敢承担自己的过失所导致的后果更能考验人的勇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 )
A.说明未成年人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B.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
C.有利于杜绝未成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D.表明未成年人不再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20、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总会涌现出来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 )
A.不言代价与回报敢于担当的精神
B.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德
C.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法定义务
D.坚定维护社会治安的英勇行为
21、来之不易的金牌
在北京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接力比赛半决赛中,中国队与匈牙利队、美国队、俄罗斯奥运队同组出战。最终比赛结束时,中国队不在前2之列。如果这一结果是官方结果,中国队就无缘A组决赛。现场,裁判十分慎重,通过慢镜头观看比赛录像,最终确认美国队与俄罗斯奥运队存在犯规行为,中国队因为没有犯规行为,升至第2,普级A组决赛。最终在A组决赛中,中国队一举夺金。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队与俄罗斯奥运队的出局是中国的“主场优势”。但中国网友认为,这根本不是因为“主场优势”,而是很明显的犯规,是没有争议的判罚。
对于半决赛中裁判的判决,你支持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2、有人说,“有法治无自由,无法治才自由。
23、
24、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言:“人是政治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生活,孤独一人难以维持生活。”
材料二 2022年多校组织开展“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融入社会,到城区广场、公园草坪捡拾垃圾。通过开展此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奉献意识和文明素养,更能够弘扬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明新风。
(1)阅读材料一,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学生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5、小英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上有个抽屉,一把小锁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有一天,小英放学回家,发现自己的抽屉开着,里面的笔记好像被翻过了,急忙问妈妈,妈妈笑着说:“不要慌,你的抽屉忘了锁,我就看看了你抽屉里的日记。”小英听完后,又气又恼。
(1)上述材料侵犯了公民的权利?
(2)如果你是小英,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26、【国家机构 宪法设置】
(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
(2)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分别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哪些职权?
27、“校园暴力”成为2017年两会绕不开的话题。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曹建明在报告中指出“去年依法惩治校园暴力犯罪,起诉4604人,惩处校外成年人教唆、诱骗在校生犯罪,起诉678人。对1560名受伤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校园暴力”被再次提出,“会同教育部等出台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指导意见,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积极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1)校园欺凌行为主要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哪些权利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为什么全社会如此关注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
(3)校园暴力多数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28、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参与信息的发布,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1)请你说一说,虚假的不良信息有哪些?
(2)虚假、不良的信息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