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朔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20年7月1日《港区国安法》开始执行,维护国家安全,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史实,可以查阅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 2、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战略转移”指的是

    A. 井冈山会师

    B. 秋收起义

    C. 长征开始

    D. 长征结束

  • 3、1915—1920年间,有关妇女问题的报刊大量创办,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也很广泛,涉及女子教育、恋爱自由、婚姻家庭、妇女解放等。这一现象体现了(     

    A.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近代妇女已实现彻底解放

    D.五四运动促进男女平等

  • 4、搜集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五四爱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5、2019年12月13日是我国的第6个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6、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 7、在2015年十大考古发现中,清代沉船“致远舰”的水下考古入选其中。致远舰的发现地点应在

    A.渤海海区

    B.黄海海区

    C.东海海区

    D.南海海区

  • 8、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 9、“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固化为一片灰烬。”放“这把火”的是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 10、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

    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中国丧失了主权独立

    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破坏

  • 11、1956年'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是因为

    A.恒源祥被国家无偿没收了

    B.恒源祥创始人毫无事业心

    C.国家对恒源祥进行了赎买

    D.恒源祥拥有了自主经营权

  • 12、“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男女老少来相送……”。材料中的“故乡”指(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贵州遵义

    C.陕西吴起镇

    D.甘肃会宁

  • 1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三民主义的提出 C.国共合作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

    A.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 15、红色旅游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的休闲方式之一。如果去井冈山旅游,我们可以追寻到的先烈的足迹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总后方

  • 16、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多国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7、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下面一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判断该研究性学习主题是(     

    A.巩固新生政权

    B.进行三大改造

    C.建设社会主义

    D.反抗外来侵略

  • 18、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7%

    占有土地5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57%以上

    占有土地14%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三大改造是指对 的改造。(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手工业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用“历史在这里拐弯”评价西安事变,是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战争胜利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

  • 22、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兴衰荣辱的见证。

    (1)《南京条约》割给英国的领土是______

    (2)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__

    (3)______是太平天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 23、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行___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4、   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 25、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

     

  • 26、________年,在同盟会推动下武昌起义获得各省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宜布独立,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

  • 27、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________

  • 28、辛亥革命的枪声首先在_________(地点)打响,中华民国在______(地点)成立。

  • 29、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________,它坚持斗争________年,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 30、被中朝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 32、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近代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示意图。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1)年代尺A处所指近代哪次侵华战争?哪一事件充当了列强此次侵华的借口?

    (2)年代尺C处侵华战争后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此条约体现了列强侵华的何种新趋向?

    (3)从侵华的直接动机考虑,年代尺D处侵华战争与以往列强侵华有何不同?战争结束后列强又是怎样来维持此种侵华动机?

    (4)年代尺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屈辱,而屈辱的背后又给中国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迪?

  • 33、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推进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这一事变的方针是什么?确定这一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由内战到联合抗日”还做了怎样的努力?

    (3)从1948年9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抓住时机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包括哪几次战役?战略决战的意义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战胜利后,又通过三年解放战争战胜了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而建立了新中国,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那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100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这里的大事变指的是什么事件?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北伐战争做了准备的军事学校名称。在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华北危机,北京学生数千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里的示威游行指的是什么事件?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