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高雄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所反映的我国重要的外交成就是(   

    乔的笑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长征途中,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强渡乌江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 3、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

    A.巴金 B.鲁迅 C.曹禺 D.茅盾

  • 4、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A. 朱德

    B. 叶挺

    C. 贺龙

    D. 彭德怀

  • 5、下面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与1978年、2017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写(     

       

    A.打开国门、科学发展

    B.高举旗帜、解决温饱

    C.共同富裕、高举旗帜

    D.伟大转折、决胜小康

  • 6、面对列强的入侵,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持续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的(   )

    A. 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   B. 虎门销烟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 7、《新青年》共刊登各类文章2521篇,其中提及“社会主义”1913次,提及“俄国革命”330余次。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A.“自强”“求富”思想

    B.新民主主义

    C.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

  • 8、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 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9、“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提出的响亮口号。一百多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A. 左宗棠   B. 魏源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 10、新冠疫情的爆发及流行重创了世界经济,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工业。下列关于中国工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后一直是快速健康的发展

    C.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改革开放后,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 11、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基本完成,我国生产和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材料表明三大改造(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 12、下列对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人民渴望和平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面对两种前途还举棋不定

    ③美国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④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⑤各民主党派主战者与主和者各半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3、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南京解放

  • 14、《申报》曾评述:“今之时局……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政府统治晚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15、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取消二十一条

    C.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16、“(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 17、1898年6月到9月,清朝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1898年是旧历的 (   )

    A. 辛亥年   B. 甲子年

    C. 戊戌年   D. 辛丑年

  • 18、历史学习中珍贵的照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不宣而   ②雅尔塔会   ③德国对波兰 ④苏军胜利旗帜插

    战,突袭苏联   议召开   发动“闪电战”   上德国国会大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 19、为了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1954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20、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洋务派的形成   B. 总理衙门的设立

    C. 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   D. 新式教育的兴起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列举下列历史事件: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

    ②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

  • 22、抗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请你写出图中A、B、C、D、E各代表的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新中国成立后,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________.

    (3)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____。

    (4)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_________。

  • 24、军事方面

    (1)策略:八路军、______挺近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概况:晋察冀、晋绥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战略: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___________

    (4)战术:根据各地不同地形,采取地道战、_____、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 25、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让的土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6、______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______年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 27、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______

  • 28、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的巩固和建设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如: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____

  • 29、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 30、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____________1918年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日的是什么?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意义。

  •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 33、中国签订的开始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什么?他们赔款的金额分别是多少?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写的一本书是?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常口岸,准许英商自由居住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材料二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道:“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的,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三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1)阅读材料一,指出A、B、C所代表的三个条约的名称。概括指出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请你写出这一运动的性质。

    (4)材料四中1945年召开了中共七大大,请用一句话简述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