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
A.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D. 《天演论》敲响了警世洪钟
2、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实业救国”。此人是( )
A.侯德榜
B.卢作孚
C.张之洞
D.张謇
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依法治国的方略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资*源%库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4、小秦老师家有旧版1分纸币一张,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20世纪初
5、在国际体育大赛上,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的获得者是( )
A.刘长春
B.容国团
C.许海峰
D.邓亚萍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 中共十六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7、下列史实与下图人物有关的是
①领导了五四运动
②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③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④参加了中共一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8、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通过以上材料,可以了解鸦片战争
A. 爆发的历史背景
B. 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C. 清军反侵略事迹
D.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在慈溪被太平军击毙的侵略军头目是
A.义律
B.华尔
C.瓦德西
D.李鸿章
10、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 )
A.毛泽东和邓小平
B.孙中山和邓小平
C.孙中山和毛泽东
D.刘少奇和邓小平
11、“对于新政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能够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则大都推诿敷衍,甚至根本不予理睬。”材料说明百日维新
A.遭到顽固派的阻挠
B.得到官员认真执行
C.受到百姓大力拥护
D.遭到帝国主义打击
12、下列四幅照片是我国在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图3中科学家取得的科研成就是( )
A.研制两弹一星
B.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青蒿素
D.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3、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
A.英国
B.沙俄
C.美国
D.法国
1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我国1978-2000年的建设成就
A.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B. 葛洲坝水利工程
C. 安太堡露天煤矿
D.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5、晚清状元,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办厂,他是( )
A.卢作孚
B.张骞
C.荣宗敬
D.侯德榜
16、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
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7、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A.长征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的继续革命
19、抗日战争中,一大批国际友人支持并参与了中国的坑日战争。如在喜马拉雅山上空开辟“驼峰航线”,为中国运输国际援助物资的陈纳德是
A. 新加坡人
B. 英国人
C. 美国人
D. 朝鲜人
20、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指挥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A. 英美联军 B. 美法联军 C. 英德联军 D. 英法联军
21、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2、近代社会不仅在政治制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经济、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765年,纺纱工____________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英国机械师____________改良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3)1814年,英国____________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运行成功。从此,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重要标志。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____”。
(5)英国著名生物学家____________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3、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24、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5、(1)《天津条约》签订后增加开放的通商口岸①处是________;《马关条约》签订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处是________
(2)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________5月4日,北京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___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4)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取得的________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取得________战役的胜利,成功解放了东北全境。
(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6、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
27、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______;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______
2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到1952年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984年,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29、将下列历史人物对应的作品序号相匹配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
(1)《西游记》(2)《三国志通俗演义》(3)《水浒传》(4)《农政全书》(5)《本草纲目》(6)《天工开物》
30、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3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3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请回答:
(1)写出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句口号。这场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写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综合探究题。
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
(1)说说“中国梦”提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什么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列举我国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的具体表现(至少举2例)。
34、人口·劳力·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的巴托洛梅•德拉斯•卞萨斯在《西印度毁灭述略》(1552年出版)中写道:他们(西班牙殖民者)对这些印第安人所施的“恩惠”就是把男人送到矿上去采金,把妇女赶到农场去种地。在矿山上,男人们死于劳累和饥饿,在农场里,妇女也因相同的原因而丧命。就这样,岛上的居民成批倒毙。
材料二:大规模采矿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据记载,墨西哥和中美洲在1607-1694年曾流行过斑疹伤寒、瘟疫和天花,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这些疫病由欧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在1642-1742年不断受到时疫的袭击。众多疾病中当首推黄热病,黄热病随运奴船来到美洲。
——摘编自[英]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二卷
(1)概括材料一、二记述的相同历史现象。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印第安人口变化原因的解释有何差异?
材料三:1819年英国议会通过《棉纺工厂法案》,规定工厂不得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9-16岁儿童每天工作不超过12小时;每个儿童必须有医生提供的适宜工作的证明才能被雇佣;任命4名专职的工厂监督……1834年议会颁布《济贫法修正案》,规定不给予有劳动能力的人以救济,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去工厂做工;济贫院的生活条件要低于最低收入的劳动者,防止懒人进入济贫行列;在伦敦建立济贫法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的济贫标准。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英国通史》笫五卷
(2)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关于劳动力使用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项立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人们认为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是一项社会进步,但是在刚实施时有许多缺陷。所有这些措施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推迟了问题的暴露时间。社会保障始终是政治家们演说的重要话题(如医疗保险制度)。人人都认为美国的社会保障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具体怎么做,却无法达成共识。
——摘编自[美]休斯《美国经济史》第八版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提几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