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2、孔子办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其体现教育公平的主张有( )
A.启发教学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以德治国
3、电影«阿育王»是描述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期间的历史,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4、1861年,美国颁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经就此比喻道:“为了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绝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葬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指的是
A.实现国家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争霸世界
D.解放黑人奴隶
5、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化改新仿效欧洲的庄园制
B.日本宣布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D.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6、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 “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该历法的基础是(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人的阴历
7、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8、下列战役中,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是( )
9、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0、“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
A.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B.促使日本大和民族的形成
C.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11、“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王安石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12、查士丁尼颁布法典时强调:“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其目的是( )
A.保证民主政治的实施
B.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
C.用法律维护公民利益
D.使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13、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由此可见,中国梦就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14、“他此时正在运送大批外国雇佣兵,来从事其制造死亡、荒凉和暴政的勾当……他已完全不配当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这句话节选自美国的《独立宣言》,这里的“一个文明国家”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
15、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B. 德国闪击波兰 C. 德国突袭苏联 D.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16、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
A. 18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8世纪上半期 D. 19世纪70年代
17、两汉时期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张骞“凿空”的勇气,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是因为都蕴含着( )
A.勤劳勇敢
B.改革创新
C.艰苦奋斗
D.家国情怀
18、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要办一期板报,设计了如下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下面最符合宣传材料内容的标题是
A.人文主义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9、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产生影响的国际会议是 ( )
A. 德黑兰会议 B. 开罗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20、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老子——“仁者爱人”
B.孟子——“民贵君轻”
C.韩非子——“兼爱”“非攻”
D.墨子——“无为而治”
21、东罗马帝国,又称______,都城是______。
22、_____年,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枪声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史称“北美独立战争”;_____年,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3、_________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24、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_____
25、______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_____年年底,苏联解体。
26、“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西欧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本居民包括手工工匠和____。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____。
27、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 科学证明人是从____ 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最初是原始社会,它的基本组织是 。
(2) 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是世界上第一都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3) 世纪至16世纪在意大利掀起了文艺复兴;____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古巴、海地等地。
(4) 1653年____ 用武力驱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792年9月后以 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8、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_____。
29、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的是________。
30、下图人物是______
31、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在哪个国家?兴起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
(2)简要说说该制度的特点?
33、思想是作用于人脑的,有些思想意识会在人的头脑中存在数千年而挥之不去,对各个民族的历史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据此探究。
(1)中国累积了丰厚的古文化,在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中最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战国时哪一历史事件成功践行了这一学派的思想?
(2)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危亡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政治变革,它在思想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谁?马克思主义在哪次运动中开始在中国传播?
(4)近代西方也产生了一场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改变了中世纪欧洲人的观念,请指出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习主席在十九大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3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溯中外交流之源】
材料一 中国和亚、欧、非三洲之交的地中海沿岸,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文明起源之地……欧洲文明的东渐,大概以希腊人的东迁为最早。汉通西域时所接触的西方文化,就都是希腊人所传播、所留遗。其后罗马兴,东边的境界仍为东西文化接触之地。至罗马之北境为蛮族所据而中衰。大食兴,在地理上,拥有超过罗马的大版图,在文化上亦能继承希腊的遗绪。西方的文化,因此而东渐,东方的文化,因此而西行者不少。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希腊人的东迁”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还蕴含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哪些史实?(列举一例)
【展东方文明之美】
材料二 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使节和雇佣军来到中国的。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这段短暂时期外,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的具体表现(举出一例即可)。
【探文明嬗变之痕】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此时的中国在认识自己的传统文明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谋文明互鉴之道】
材料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2021年11月4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事件。你认为当今中国在“温暖世界”上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