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年3月24日,55位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 优先发展工业 B.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扩大对外开放 D. 设立经济特区
2、甲午战争中,在平壤奋起反击日军进攻的清军将领是( )
A.左宗棠
B.左宝贵
C.邓世昌
D.丁汝昌
3、下列人物与抗击日本侵略有关的是( )
①邓世昌
②康有为
③彭德怀
④李宗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我国的一位药学家领导科研团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位药学家是( )
A.屠呦呦
B.莫言
C.杨振宁
D.钟南山
5、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欢呼中失败的,对“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
6、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
A.人民公社化 杂交水稻
B.农业合作社 太空水稻育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杂交水稻
D.扩大企业自主权 杂交水稻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 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8、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为此他提出强调兴办
A. 军事工业
B. 民用企业
C. 新式学堂
D. 中国海师
9、刘胡兰是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年仅15岁就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她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是什么时期的革命先烈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0、下列历史人物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是
A.黄兴
B.宋教仁
C.蔡元培
D.孙中山
11、张謇15岁中秀才,41岁中状元。办厂遭遇困境后,(清政府)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职,他固辞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下列表述与他的事迹不相符的是
A.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B.创办了大生纱厂
C.一边做官,一边办实业,所以称他为状元实业家 D.创办了南通博物苑
12、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
A. 民生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族主义
13、标志着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东北易帜
C.“宁汉合流”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4、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天演论》的发表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青年杂志》的创刊
15、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D.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16、中国共产党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优势,就是始终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实践,以下理论和会议对应错误的是( )
A.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D.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7、“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题文)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A. 广州
B. 深圳
C. 温州
D. 上海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出现了Internet、High-Speed Railway(高速铁路)等新词汇,这些词汇反映的主要时代背景是( )
A.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B.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C.改革开放融入世界
D.多极化局面形成
20、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
A.取得五口通商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21、汪伪政权建立于 ___________ 年。
2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23、__________ 年北京学生发起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__________年北京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4、1951年,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7年,______(地名)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5、率领致远舰与日寇血战殉国的管带是:
26、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顽强斗争最终英勇就义的将军是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古希腊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是_______________。
(2)人类历史上第一列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___。
(3)1498年到达印度洋西海岸的欧洲航海家是_______________。
(4)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_______________。
28、【农民创举·全国推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党中央的支持倡导下,这种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9、列举下列历史事件: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
②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
30、列表总结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请填表:
时间 | 外交成就 | |
20世纪50年代 | 1949年 | 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__________ |
1954年 | _________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 |
1955年 | 印尼_________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 |
20世纪 70年代 | _____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972年 | 中国与交战14年的宿敌________建立外交关系 | |
_____年 | 通过“跨过大洋的握手”和多次磋商,中美建交 | |
新时期 | 2001年 | __________成立,是我国睦邻友好政策的突出表现 |
_____年 |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2017年 | 首届__________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
31、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01年,清政府签订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哪次革命?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3)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回顾党的历史,有何感悟?
(4)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建党多少周年?
32、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进步的历史意义?
33、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指出英、法两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似的根本原因。与英、法两国相比较,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何特殊性?
(2)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潮走向立法,请分别列举出英国、法国为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
(3)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献是什么?
(4)以上革命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主持者 | 成就 |
1862年 |
| 在北京开办京师同文馆 |
1863年 | 李鸿章 | 在上海开办外语学堂(广方言馆) |
1865年 | 曾国藩和李鸿章 | 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负责翻译和引进西方的科技类书籍。 |
1866年 | 左宗棠 | 开设福州船政局,附设一个船政学堂,内分两堂:前堂专授法语和造船,后堂专授英语和航海。 |
1872年 | 曾国藩和李鸿章 | 经两人提议,派遣30名少年学童赴美国留学。 |
材料二近代中国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暴露出通过科举考试所选拔的人才无裨国用,士子们所学的儒家经义不能救国。与西方入侵同时俱来的是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新式学堂虽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取得做官资格,这必然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清政府于1905年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教育改革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