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 海南岛
B. 香港岛
C. 台湾岛
D. 辽东半岛
2、小明同学整理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政治建设成就,笔记中有误的一项是( )
课堂笔记: ●工业: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③川藏、青藏、新藏铁路相继通车 ●法治:④《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A.①
B.②
C.③
D.④
3、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就恢复中国代表权的问题进行投票,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当局“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47票。对这次投票解释正确的是
A.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预示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日子屈指可数
C.宣告了美国长期封锁中国的阴谋破产
D.提升了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4、“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它的制定和公布施行,是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建设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宪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尼布楚条约》
C.《南京条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进入相持阶段
C.进入反攻阶段 D.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6、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了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这体现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秉承
A.民族平等原则
B.共同繁荣原则
C.民族团结原则
D.互惠互利原则
7、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8、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9、在历史学习中,我们需学会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评价”。“历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851年,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B.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1、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指()
A.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C.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一二九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北伐战争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黄埔军校建立
1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诗人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一首新诗的部分内容。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写作形式,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相关( )
A.《敬告青年》
B.《变法通议》
C.《文学改良刍议》
D.《猛回头》
14、“一战后,日本对中国采取了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下列选项中反映“新的高潮”的是( )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新的革命力量开始登上舞台
③冲击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7、现在我国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吗?(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D.进行三大改造
18、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9、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进步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20、每临危局,总有杰出人物挺身而出,下图人物的人生选择都是为了( )
A.实行君主立宪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人民民主
D.挽救中华民族
21、目的:
国民党 | 一方面为________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____________身上 |
共产党 |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 |
22、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_______________。
23、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4、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____。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_______的号角,_______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6、1930年,以红四军为主力在赣南、闽西建立起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1931年冬,经过普选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___________成为红色政权首都。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 10月,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从这里(红色首都)开始___________。
27、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___________,召开时间___________年。
28、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9、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______(人物);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人物)。
30、《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中A处是沿海开放城市______,B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______。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
31、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一起主办的“民族魂”网站,很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网友亲切的称誉它是“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没有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生命的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示纪念,这一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如今人们纪念英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民族魂”网站上,就设计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主题网站小短片(FLASH)。请你也参与,为该网站选择一位建国初期50年代的历史人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今天的和平时期,人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要继承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魂。但也有同学说,现在都是和平时期了,中国又不打仗,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呢?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32、“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回答:
(1)“夏宫”指的是?
(2) “两个强盗”分别是谁?
(3)“把它付之一炬”指的是什么事件?
(4)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33、(追寻伟人学历史)国庆70周年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在阅兵活动中,解说词说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凝视着天安门广场,他曾经奋力让黑暗的中国走向黎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这一革命政党机关报的名称是什么?
(2)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三大主义?
(3)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引自《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
(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