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是日本纺织企业在青岛投资设厂”的第一个高峰期,仅1919至1923年,日本纺织业资木相继在青岛投资开设了大康、富士、 隆兴、钟渊、宝来等5家机器纺纱厂。这种现象“合法化”因为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辛亥革命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变法
2、2019年是孙中山诞辰153周年。下列对他评价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缔造者
B.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
A.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4、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②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③宣统帝下诏退位
④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5、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7、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都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相关政策。这主要得益于国家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实行改革开放
C.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实施西部大开发
8、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国民经济高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下列哪个工程不属于改革开放的成果
A.青藏铁路
B.三峡电站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南水北调
9、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回归历史,正本清源,也更加符合民众的认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A. “八·一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七七事变
10、它不仅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更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是(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掷铁饼者》
D.《哈姆雷特》
11、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 年元旦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
A. 1914年
B. 1915年
C. 1916年
D. 1917年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13、《义勇军进行曲》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词作者是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赵树理
14、“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冠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提出的问题。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5、中共二大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表现在( )
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B.第一次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成立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D.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6、太平军在后期节节失败的原因是清军得到了外国人的帮助,这段话反映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A.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 领导集团享乐腐败,进取心衰退
C. 进行武装斗争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7、某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以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个条约应该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8、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其中“红船精神”与下列哪件事情有关?(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陈独秀创建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表明此运动的作用是
A.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20、某班学生进行期末单元复习,已经拟定了一些各课标题(下图),请你补充上单元标题( )
A.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1、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是——
22、___________年9月,___________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23、
(1)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
(2)请简要说说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2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年
2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 A 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
26、_________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湖北__________首先发动,并取得胜利。
27、铭记抗战
(1)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_________
(2)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引起国共摩擦。_________
(3)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顽强斗争最终英勇就义的将军是_________
(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取得胜利的战役_________
28、1956年,我国对农业采取_____________形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
29、____________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到6月初,运动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___________成 为五四运动主力。
30、民主与法律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文革中_______含冤病逝,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 “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2、中国的近代化既是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探索救国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哪次运动标志近代化的开端,它主要在哪个方面学习西方?
(2)谁领导的什么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制度的尝试
(3)陈独秀等人掀起什么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它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3、践行长征精神活动中,小历认为,长征途中八路军过草地这一历程,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奋发图强认真学习。
(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4、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变革的尝试】
材料一
【思想文化的革新】
材料二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伟大精神的引领】
材料三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与材料一中图片和文字有关的变法是什么?这次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所标举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片和文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