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家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一书中对新中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的危害做了以下阐释(如表)。据此判断,表格的空缺内容是
的危害 | |
政治上 | 严重损害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思想上 | 混淆了是非,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泥乱 |
文化上 | 文化遭到极大破坏 |
组织上 | 破坏了党的组织建设 |
A. 抗美援朝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A.1921年
B.1922年
C.1923年
D.1924年
3、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
A.维新变法思想
B.民主与科学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4、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 B、珠海
C、上海浦东新区 D、海南岛
5、1851年发生的一场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之后,既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存粮,也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财力……当此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为虐之日……疆吏“祷雨”,九五之尊也“祷雨”。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6、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下侧表格反映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为( )
年份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78年 | 1397 | 133.6 |
1990年 | 7662.1 | 686.3 |
2000年 | 24915.8 | 2253.4 |
2017年 | 109331.7 | 13432.4 |
A.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
B.农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农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D.农民实现多种经营,收入增加
8、“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最早揭开了中国人“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
9、1900年,太后、皇帝和少数侍从在联军开进北京的次日乔装逃跑。经过长途的艰苦流亡,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导致太后与皇帝西逃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陈独秀认为,中共一大党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制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上述材料中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B.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D.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1、“19世纪中期,英法等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此时的中国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结合材料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
A.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缺乏向心力
C.清军事指挥失当,战和不定
D.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12、 被誉为“当代的焦裕禄”的好干部是( )
A.孔繁森 B.蒋筑英
C.徐虎 D.李向群
13、2011年夏天,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如下图),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这三件国宝流失海外是与哪场战争有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4、抗日战争期间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淞沪会战 D. 徐州会战
15、李鸿章认为“中国欲白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因此他创立了( )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16、1915年12月22日晚10时,省府重要文武官员39人集中于五华山光复楼都督府,举行秘密会议,由唐继尧主持歃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干难,舍命不渝。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其目的是
A.反对帝制复辟
B.阻止军阀混战
C.抗击日本侵华
D.实现东北易帜
17、……毫无疑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不仅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腾出了部分中国市场,而且更需要大批的中国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相反,在列强资本垄断下的采煤、冶炼、机器制造等重工行业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不能得到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速度根本无法与轻纺工业相比。由此可见,促进中国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
A. 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B. 辛亥革命的推动
C. 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改善 D. 各地不断掀起的抵制洋货斗争
18、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田起义 ②西征 ③定都天京 ④安庆失陷 ⑤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②④
D.①③②⑤④
19、小历同学将以下4课归类为一个专题,该专题体现的主题是( )
A.清政府的腐败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思想解放的逐渐深入
20、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穷问题。我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1、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______。
2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大会是( )
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从实行___________责任制开始的。
24、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5、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________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了。
26、同盟会的机关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____。
28、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一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一一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29、《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___给英国;《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__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0、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________,大革命失败。
31、请你写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的时间。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列举这一计划在交通领域所取的成就实例(至少两个)
32、中国的近代化既是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探索救国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哪次运动标志近代化的开端,它主要在哪个方面学习西方?
(2)谁领导的什么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制度的尝试
(3)陈独秀等人掀起什么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它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新中国成立后为现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指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地改革运动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34、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时间 | 1952年 | 1956年 | 1978年 | 2001年 |
国内生产总值 | 679亿元 | 1252亿元 | 3642亿元 | 89404亿元 |
材料二 我国工业生产值增长情况
时间 | 1952年 | 1956年 | 1978年 | 2001年 |
工业生产总值 | 119.8亿元 | 642亿元 | 1607亿元 | 39570亿元 |
请回答:(1)有人说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你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也不怎么样!请根据上述材料予以反驳。
(2)1952年到1956年短短4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试分析原因。
(3)从1956年到1978年22年间,经济发展状况如何?试分析原因?
(4)从1978到2001年20多年间经济发展与1956年到1978年间的速度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