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称为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
2、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请根据所学,判断下面哪一种经济形式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结合(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特区经济
3、2020年12月1日,结束百余年流离的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圆明园,这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回顾历史,马首铜像流失海外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时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 2012-2021 年的是( )
A.保家卫国、最可爱的人
B.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好
C.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凡是
D.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5、西安事变发生后,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共产党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为粉碎国民党剿共企图 B.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关系
C. 为了支持蒋介石 D. 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共同抗日
6、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7、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8、杰出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
A.魏源——“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B.丁玲——著有小说《小二黑结婚》
C.齐白石——创作了宏篇巨作《愚公移山》 D.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9、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年份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对外贸易(进出口) | 381.4 | 1154.4 | 4722.9 |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 | 1028.9 | 5935.6 |
A.毛泽东思想指引
B.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0、“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典礼,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哪一选项不是当时历史真实的写照。( )
A.毛泽东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B.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C.随后盛大阅兵式开始,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阅兵式历时3小时结束
D.阅兵式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12点
1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通则》
1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自由和平等
B.民主和法制
C.自由和科学
D.民主和科学
14、下图是日军开展“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这种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持续了一个多月,日军的这一暴行发生在( )
A.长春
B.重庆
C.延安
D.南京
15、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三座大山是( )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D.清朝统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16、( )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A.1875 B.1884 C.1885 D.1900
17、“一切社会进步,都开始于由思想解放而引发的人的解放。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思想解放的推动,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是思想观念更新的结果。”下列各项中,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进行的思想是
A. 人文主义 B. 地圆学说 C. 启蒙思想 D. 马克思主义
18、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A.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B.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C.太平军在青浦打败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D.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天京事变”
19、某班同学拟举办资产阶级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檀香山 B.东京 C.南京 D.安庆
20、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④开发开放浦东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1、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如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______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______ 。
22、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8)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23、在________的指挥下进行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4、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公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
25、________年是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________年。
26、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1915年孙中山发表《_____________》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27、经过: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___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8、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9、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成功的( )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30、红军长征的主要部队是 。
3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二战结束后最富强的美国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崛起的原因却是很相似。
探究一:人物篇
(1)美国在大国崛起的历程中,经历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请分别写出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人?
(2)被中国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探究二:文献篇
(3)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确立了英国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4)美国独立战争中,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1862年颁布,体现美国人权进步的又是哪一文献?
探究三:科技篇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改良蒸汽的是谁?
(6)列举一项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交通方面的成果?
探究四:改革篇
(7)请举出日本历史上改变其社会性质的一次重大改革?
(8)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在农村改革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探究五:外交篇
(9)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探究六:思索篇
(10)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32、1997年香港和1999年澳门分别回祖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澳门在近代史上被哪个国家所强占?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33、南京和北京作为两大古都,南北相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南京篇)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请你举例说明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
(2)你认为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的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北京篇)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在解放战争的哪次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人民手中?
(5)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哪些启示?(至少写出2点)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泰晤士报)这样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价值超过600万磅。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上述材料反映的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劫难,其主观原因是什么?
(3)西方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