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取消对德和约
B.取消“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3、“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 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材料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爆发背景
B.运动过程
C.失败原因
D.历史影响
4、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B.周立波—《暴风骤雨》
C.周璇—《马路天使》 D.老舍—《家》
5、音乐老师正在教八年级(1)班学生唱一首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一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北伐战争
6、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非人待遇,于1969年11月12日含冤病逝,这一冤案说明了( )
A.大跃进的政策出现失误
B.人民公社化运动危害巨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冲击
D.“文革”使法制遭到践踏
7、邓小平在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说到“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我们从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A.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重点发展重工业
8、下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时间:1955年4月 会议: 意义: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万隆会议
9、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先烈而建立。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人类可以分为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造成不同人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各自的祖先不一样
B.由于人的智商高低而引起
C.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D.上帝有意为之
11、巴黎和会期间,为防止中国代表团屈服于外来压力或者政府的秘密命令签署和约,中国留学生组织起来二十四小时监视他们,以确保无人离开其住所。学生的行为主要基于( )
A.爱国主义
B.思想解放
C.民主自由
D.马克思主义
12、“……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13、西安事变发生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取得了抗战胜利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改编题)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曾在我国某地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这个地点是
A.大连
B.旅顺
C.威海卫
D.刘公岛
15、70年前,人民解放军以战促和,最终实现了这片高天厚土的和平解放。这片地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海南岛
16、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他们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以下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
B.具有爱国性质,但也带有笼统排外的浓厚色彩
C.“扶清”是一种策略上的提法,反映了中国农民在斗争中日益走向成熟
D.反映了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17、朝贡是朝拜和进贡的简称,中原帝国直到19世纪末期都是东亚朝贡体系的核心,下列哪一场战争使得这一体系彻底崩溃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1895年1月下旬,孙中山与陆皓东等人积极筹建革命组织。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哪里宣告成立,通过了修订的《兴中会章程》。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内容是
A. 上海
B. 东京
C. 武昌
D. 香港
19、《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2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D.遵义会议召开——确定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2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存在约1300年的____,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2、1860年10月,_____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3、___________4月,蒋介石在___________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___________利益。
24、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请分别说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两件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______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______ 。
2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
26、新中国奉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27、______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______联军进犯北京,中国首都再次沦陷。
28、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______的道路。
29、1851年农民领袖________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是________
30、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31、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香港回归是何时实现的?香港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后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向前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觉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0世纪末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较多的西部地区实行哪一政策?
(2)新时期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又做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3)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对这一构想进行第一次成功实践的地区是什么?
(4)新时期,党和政府又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对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你有何看法?
33、请写出下列四幅图的名称。
图一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 图四__________
34、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9月下句,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国共合作成果中提到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3)材料三中“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三年的军事较量”中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国共关系的变化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