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科学发展观
C.“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D.新发展理念
2、《人民日报》社论能够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的《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工业化、三大改造
C.两个凡是、真理标准
D.改革开放、联产承包
3、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报春的响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变折点
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4、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反映了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下列对拿破仑对外战争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 B.传播了法国的革命思想
C.巩固和扩大了大革命成果 D.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④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⑤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7、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其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该杂志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加入WTO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承办上海APEC会议
8、《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材料反映的商鞅变法措施是( )
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
9、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建立( )
A.小康社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朱自清在《这一天(“七七”)》中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B.抗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
C.国民大革命促进了工农运动高涨
D.中国从四分五裂状态趋向统一
12、某个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里的“某个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
13、下列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工业成就是
①鞍山钢铁公司②大庆油田③南京长江大桥④第一汽车制造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通过宗教形式组织发动人民 ④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张
A.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 )
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①自由 ②民主 ③平等 ④科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8、西安事变发动者( )
A.张学良、杨虎城
B.李宗仁、何应钦
C.张自忠、左权
D.周恩来、朱德
1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为了援助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和保卫中国国防安全,而出兵抗击侵略者的军事行动是( )
A.抗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美援朝
20、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八块浮雕中的第一块——《虎门销烟》,一反常态地没有出现知名人物,而是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被倾倒入销烟池中,在浓烟滚滚的混沌背景下,是普通的销烟志士们清晰而坚毅的神情。将这块浮雕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是为了强调( )
A.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摧残人们体质
B.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八国联军侵华给国家带来沉重灾难
D.工人阶级作为主力登上了历史舞台
21、辛亥革命意义:(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终结。 (思想)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2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后改名《新青年》),成为______最为重要的阵地。
23、戊戌变法目的:________救国。
2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国民党进攻___________。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_______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为________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6、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在______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在_______年。
27、1917年,______在《新青年》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8、请根据相关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3)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5)“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解放军好战士——
(6)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父”的是——
(7)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是——
(8)我国第一个搭乘神舟飞船升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29、根据信息提示,写出下列答案。
(1)新中国的文艺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发展计划——
(3)万隆会议提出的外交方针——
(4)对少数民族居住地方的管理方法——
(5)九年义务教育是哪一发展战略的奠基工程——
30、孙中山辞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_________继任临时大总统。
31、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这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2)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4)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谁窃取?
(5)1912年联合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的是谁?
32、某中学组织“知荣明耻”教育活动,决定以“抗日战争”为内容的历史手抄报竞赛活动。以下是小明的手抄报设计方案,请你帮他编辑。
1.准备: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写出一个途径即可)
2.栏目:
① 全民奋起: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的事件?
② 铁证如山:请列出日军在中国制造的暴行一例。
③ 同仇敌忾:请写出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3.总结:在编辑铁证如山这个栏目的具体内容时,你有什么认识?
33、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直接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动有哪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有何重要意义?作为青少年应该传承革命英雄的哪些精神?
3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我们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出发往民间去,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主要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距今多少年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品质或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