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场主题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剧展演活动中,同学们打算以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本来排演参加。下列可供选择的是( )
A.《遵义会议》
B.《1894·甲午大海战》
C.《百团大战》
D.《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2、电影《长津湖》和《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场战争的胜利( )
A.发展壮大了人民海军
B.得益于导弹部队组建
C.组建了中国人民空军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3、100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狂人日记》
C.《每周评论》
D.《庶民的胜利》
4、右图事件反映的问题实质( )
1宋教仁案 2二次革命 3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 4护法运动 |
A.军阀派系之争
B.民主专制之争
C.欧美列强之争
D.政党派系之争
5、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看他主张
A.求富自强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6、全国大陆最后获得解放的地区(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海南
7、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
A.中国共产党
B.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
9、1987年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今年6月23日习近平在禁毒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一如既往、坚决彻底把禁毒工作深入进行下去,被誉为“禁毒第一人”的近代民族英雄是( )
A.光绪帝
B.李鸿章
C.谭嗣同
D.林则徐
1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左宗棠 D.奕䜣
12、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从其历史活动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效果上进行评价。从这一角度来看,李鸿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B.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C.建立北洋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3、它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它”指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4、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以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的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应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公正之主”石碑上刻写的内容所使用的文字可能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拉丁文
15、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
A.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制
C.中央集权制
D.君主立宪制
16、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被视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B.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7、《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帝国主义列强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态度反映出的问题实质是( )
A.慈禧太后与列强恢复了友好关系
B.慈禧太后让列强认识到中华国力强大
C.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慈禧太后慷慨大方且乐于助人
18、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事件是( )
A.长辛店工人罢工
B.五卅惨案
C.上海工人罢工
D.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血腥镇压
19、“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20、学习历史时必须要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面的选项中,其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B.英国强迫中国签订《虎门条约》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D.1922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1、诗歌中蕴含着历史。阅读下面的诗句,写出相应的内容,
(1)“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足对虎门销烟英雄的赞颂•
(2)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笞案.
(1)面对刽子手, 仰天长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故!快哉!”
(2)九一八亊变后,中国并产党派 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的役略.
(3)1940年,八路军以 为总司令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淸末状元实业家张赛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22、根据描述,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他在与英国人的“较量”中。既表现出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视野,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译了有(四洲志》。他是_________
(2)他是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_________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是________
(4)他被誉为“北伐名将”。他率领的独立团是北伐的先头部队,战绩辉煌,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他是________
2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______主义。尽管______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4、历史遗迹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
(1)圆明园残迹像一座纪念碑,记录侵略者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这里的“侵略者”指的____________。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5、_______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之后的瓜分中国狂潮。
26、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________举行。会议再一次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7、1999年11月,神舟___________无人飞船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8、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代表在北平召开了________。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29、观察下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井冈山会师的地点——砻市
B.中共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地——南昌
C.决定向农村进军的地点——文家市
30、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全军覆没。____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1、指出抗日战争结束的年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2、“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
33、简述近代中国一步步深入学习西方的历程。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中国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这一历史事件在国内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做做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三: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5)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从我做起,请谈谈作为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