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乡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A.推进工商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推进手工业所有制的变革

     

  • 2、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展示的时代主题是(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C.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3、民族英雄杨靖宇在上世纪30、40年代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曾经领导了

    A.中国工农红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D.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 4、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人毛泽东》

    A.国共两党合作

    B.敌后战场的开辟

    C.工农武装割据

    D.工农红军长征

  • 5、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 “三军过后尽开颜”

  • 6、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 7、中国广大农民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最终是如何实现的(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

    C.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 8、八年级的同学在课堂研讨中,就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在秋收起义后进行探讨,正确的是(     

    A.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枪杆子里出政权

    D.展开阵地战,夺取政权

  • 9、杜维运的《史学方法论》中记录: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据此观点,下列属于研究武昌起义的原始史料的是(     

    A.纪录片《武昌首义》

    B.历史专著中的有关叙述

    C.当地民间的口头传说

    D.武昌起义的旧址

  • 10、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临时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1、在陆战中,日军相继占领辽东半岛。在占领地,日军进行了疯狂大屠杀,杀死居民18000多人,全城仅存36人。日军制造这一惨案的所在城市是(   )

    A. 大连   B. 旅顺   C. 威海卫   D. 沈阳

     

  • 1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 B.崇洋逐新的趋向

    C.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 13、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道:“余之掊击(pouji,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反对封建专制

    B.倡导西方文化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改造儒家思想

  • 14、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是某场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新青年》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15、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有很大的不同,是“新形势”下的农民斗争,其不同主要表现在(     

    A.斗争对象

    B.领导方式

    C.领导阶级

    D.斗争结果

  • 16、“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盛大的阅兵式随后举行。”材料所描述的场景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西藏和平解放的庆典

  • 17、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A.湖北军政府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18、2009年2月,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在巴黎拍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19、在近代史上,英国之所以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主要是因为(        

    A.虎门销烟对英国的打击最为沉重

    B.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C.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英国是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市场

  • 20、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分别出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1978年以后党的工作重心是(     

    A.特区建设

    B.城市管理

    C.阶级斗争

    D.经济建设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________(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 2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众多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工业领域,建立起____(城市)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川藏、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 23、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国家采用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 24、1915年,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9年,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 25、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实现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论——

    (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

  • 27、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28、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 29、1851年农民领袖________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是________

     

  • 30、同盟会的机关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新的管理制度是什么?目前,全国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哪一个?

  • 33、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民族工业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表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他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材料二   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摘自《末代状元张赛》

    材料三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95年至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以及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