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你可知‘MA 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MA CAU”回归的时间是( )
A.1951年
B.1976年
C.1997年
D.1999年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中外纪闻》 B. 《民报》 C. 《新青年》 D. 《每周评论》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总方略的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C.“一带一路”建设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1911年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学生
B.工人
C.市民
D.新军
6、和以下表格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彻底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促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 )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和平统一
D.民族区域自治
8、1960年底,西藏地区成立乡级政权1009个,区级政权283个;78个县(包括县级区)和8个专区(市)也成立了人民政权。乡级干部全是藏族区级干部90%以上是藏族,并且有300多名藏族干部担任了县以上领导职务。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藏族享受比其他民族更多的权利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9、以下是同学们就近代史上的某次战争展开的讨论,你知道他们在说哪一次战争吗?(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毛泽东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路,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诞生的标志是( )
A.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筹建
B.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C.“辽宁舰”航母下水服役
D.南海舰队建立
11、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A.开辟了晋冀豫根据地
B.开辟了晋察冀根据地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东北全境基本解放
12、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此举目的在于(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确定避免内战与和平建国方针
C.推动全国对日军进行战略反攻
D.认同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13、以下资料揭露的日军侵华罪行是
A.南京大屠杀 B.细菌部队 C.奴役劳工 D.奴化教育
14、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者是( )。
A. 拿破仑 B. 克伦威尔 C. 路易十六 D. 罗伯斯庇尔
15、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寻求帝国主义支持,接受了某丧权辱国条约的大部分内容,此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二十一条” D.《上海公约》
16、20世纪初,普通百姓根本看不懂文言文,但在20世纪20年代,各种白话读物大量出现,六、七岁的小孩也会主动看起。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国是(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文学革命的开展
C.新式学校的创办
D.清朝统治的终结
17、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 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8、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对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有利于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③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④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下图是1956年发表的一幅名为《庆贺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宣传画。画中穿西装、打领带的资本家与穿中山装、胸前别钢笔的干部正在握手。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私营企业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大爱国革命运动。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2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________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___活动;清政府拆毁________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班列六部之前。
22、“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3、____年7月1日凌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____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_____,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
2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______ 。中共 ______ 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6、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_________
27、口号:________。
28、今天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
29、1927年 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______、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0、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 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重要意义?列举两例为“两弹一星”成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3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内战。第一次是从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午的解放战争。请问,在解放战争期间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人民解放军在哪个战役中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3、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早提出了什么主张达到什么目的?在中央和地方上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有谁?洋务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4、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方面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966年“文革”爆发到1976年10月结束的十年时间内,司法机构受到严重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开过一次会议,没有制定过一部法律。
——摘编自人民论坛
材料三 1979年8月,一本叫做《民主与法制》的杂志在上海创刊了。(如下图所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创刊的第一本法制期刊,也是我国第一本早于中央作出“一五普法”重大部署而诞生的普法读物,更是第一本将民主与法制作为一种理念送到寻常百姓家的畅销杂志。……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彭真、李鹏、乔石等先后多次为民主与法制一刊一报题词勉励。作为一本法制期刊,37年来,《民主与法制》从创刊到辉煌,从上海到北京,无疑达到了一个最高境界。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中文件的性质是什么?他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文革”期间的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与法制》杂志畅销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