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称颂的是
A. 谭嗣同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张学良
2、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达·芬奇——《神曲》
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C.但丁——《蒙娜丽莎》
D.拉斐尔——《最后的晚餐》
3、“卢沟桥事变同时唤醒了一个民族”,对这句话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
A.它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它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C.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它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4、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关天培血战虎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壮烈殉国的资料归纳在一起,他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A.抗击侵略 B.对外交往 C.民族关系 D.反清斗争
5、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打倒封建道德礼教--新文化运动 B.自强、求富--辛亥革命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五四运动 D.“变、变、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如图是2000 - 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置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7、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结构统计表(单位:千克),这说明
年份 | 粮食 | 肉类 | 禽类 | 奶类 |
1978 | 123.6 | 19.2 | 1 | 6.5 |
1996 | 73.3 | 32.8 | 10.7 | 21.4 |
A.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物价上涨,粮食消费减少
C.食品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D.民众的主食消费增加
8、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的道路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群众道路
C.和平发展道路
D.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9、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A.剧中人物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0、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的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里的“新因素”是指( )
A.民族工业
B.洋务企业
C.外资企业
D.自然经济
11、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此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的( )
A.原因 B.过程 C.条件 D.影响
12、2019年4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这说明“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
B.民主
C.科学
D.进步
13、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14、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有( )
①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它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它的诞生”指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D.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6、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又进行了下列哪些活动?
①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②加强北洋军队的实力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1961年中共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8、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英雄,这是我们民族优秀的基因。无论和日本联合舰队相遇黄海时为国捐躯的消朝将领,还是誓死抗击八国联军在天津保卫战中牺性的清军真求提督,都将永载史册。请问题目中的“清朝将领”和“真隶提督”分别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聂士成
C.邓世昌丁汝昌
D.邓世昌李秀成
19、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和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
A.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抗美援朝战争以劣势装备打败了高度现代化的敌人,“自此雄风起,一战扬国威”。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2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006年,____全线通车后,运输条件改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吸引了很多企业前 来西藏投资。
22、历史人物的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级举办“感动中国”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展览,搜集到以下英雄模范人物照片。结合所学,将下列英雄人物与其英雄事迹的解说词一一对应。(填在答题卡上。)
(1)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的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2)鞠躬尽瘁领头人,一片冰心交百姓。沧桑拐点查风口,兰考治沙斗赤贫。石破天惊君去也,丰碑闪闪是精神。 |
(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
(4)他拥有热肠,他有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在生活中,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宗旨。在军队里,他发扬钉子精神,苦练杀敌本领是他的口号。 |
(5)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隔壁的风沙吹散了她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袁隆平 E.雷锋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
2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______。
24、图A人物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图B《______》(剧照)是中国自己在1905年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2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_____)、李大钊、(_____)。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的标志----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4)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4)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__________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2)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__________。
(3)1924年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__________担任政治部主任。
(4)__________指挥了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0、公元前1500年,______人入侵并征服古印度,建立了_______制度。古代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____教的发祥地,创立时间为______。
31、近代的中国历史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西方殖民者贪婪无耻而清政府又腐败无能,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人民心里留下了一道又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让我们通过不平等条约来了解这段历史。
问题一:领土丧失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
(2)中国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3)哪次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问题二:巨额赔款
(4)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多少?
问题三:主权进一步沦丧
(5)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哪次侵华战争之后?
问题四:社会性质变化
(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请说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7)《马关条约》的影响?
五:认识提升
(8)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3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该构想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史实说明此构想的重要意义。
3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下列图片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反映建国初期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该事件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二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所采取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指什么?
(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图三中1958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4)图四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后来逐步完善成什么制度?
(5)上述材料反映了党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你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