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五四运动
2、八年级探究小组在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内容时,应参考的第一手史料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八字方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A. 1948年10月1日
B. 1949年9月3日
C. 1949年10月1日
D. 1959年10月1日
4、在中共“七大”上明确规定下列哪种思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5、2020年2月12日晚,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录制了一段3分28秒的视频,内容是用中文演唱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武汉加油,为中国抗疫加油。该曲创作于1935年,当时中国正值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请问,该宪法的名称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属于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有( )
①黄继光 ②邓世昌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9、与下面同学整理的复习资料相关的战争是( )
割地 |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
赔款 | 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 |
开埠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设厂 | 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些史实标志着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D.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
11、近代史上有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支持变法”,他是
A.咸丰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2、按《史记索隐》注:“仲雍家在常熟市西虞山上,与言假家并列”。仲雍,又名虞仲,为周太王次子。因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与兄泰伯同避江南,建立吴国。后因泰伯无子,仲雍继位,成为吴君,爱后葬于常熟乌目山,乌目山因而改名为虞山。仲雍与其兄建立吴国的史实反映了当时实行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 )
A.陈化成
B.徐邦道
C.邓世昌
D.林则徐
14、《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最初为鲜卑语。后来有一位皇帝规定以汉语为正音,禁用本族语,这首歌就被翻译成汉语并保留至今。材料中的这位皇帝是( )
A. 曹丕 B. 司马炎 C. 苻坚 D. 元宏
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科技强军
16、共和国最大的冤案是( )
A. 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 B. 《海瑞罢官》被批判
C. 邓小平两次被撤职 D. “二月逆流”
17、下边的照片拍摄于1945年10月25日台北市中山堂,中国战区合湾省受降仪式在此举行。这是中国人民( )
A.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
B.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
C.解放战争的胜利成果
D.甲午战争的胜利成果
18、毛泽东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下列说法最能通过事实进一步证明毛泽东论断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杜鲁门:“国民党不是被从外部打败的,而是内部系统的自行崩溃。”
D.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次斗争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20、邵阳有很多英烈,邵东某校八年级张某某同学搜集到部分英烈的一些信息(如表),发现他们都牺牲于
黄红邵东人 袁国平邵东人 李国重(1908~1942年)邵东人 谢嵩(1903~1938年)邵东人 李伯蛟邵阳县人 傅杰绥宁人 谢国安新邵人 陈纯一新宁人 …… |
A.义和团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1、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2)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
(3)心系人民,鞠躬尽瘁,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________
22、洋务运动期间,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
23、1895年,______轰动京、沪,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1911年4月,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历史上称为“______”,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内容
(1)英雄邓世昌牺牲的战役——
(2)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5)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是:
2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和平建国的《_______》。
2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是_________。
28、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________》反映了千百年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运动期间,________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29、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最先践行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____。
31、(1)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2)同盟会的成立的目的是什么?纲领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役名称。(不少于三个)
(3)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3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简述其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见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34、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 | 粮产量 | 棉产量 | 钢产量 |
方案一(1955年夏) | 4600亿斤 | 4300万石 | 1100万吨 |
方案二(1956年1月) | 6400亿斤 | 7000万石 | 1500万吨 |
方案三(1956年8月) | 5000亿斤 | 4800万石 | 1050万-1200万吨 |
材料二 我们有6亿人口,我们党同6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
(3)材料三中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4)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