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6月6日,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成功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正式拉开大幕。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太空在轨驻留,中国在航天领域实现了华丽转身。回顾历史,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五号
C.歼-20战机
D.神舟七号
2、图中“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刘少奇
D.朱德
3、下列有关抗日战争期间两个战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B.两个战场都实行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C.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D.敌后战场成为后来的主要战场
4、下列条款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的是( )
①赔款2100万元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增开通商口岸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材料中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德军闪击波兰 D.德国的分裂
6、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授予世界上在某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国的诺贝尔获奖者有
①袁隆平 ②钱学森 ③屠呦呦 ④莫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8、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介绍的是( )
A.蔡元培 B.康有为 C.李大钊 D.孙中山
9、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把哪一地方作为战时陪都
A.武汉 B.重庆 C.上海 D.北平
10、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都很“特别”,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社会制度不同
B.经济制度不同
C.生活方式不同
D.法治方式不同
11、义和团运动在战斗中提出的口号是( )
A. 扶清灭洋 B. 反清复明 C. 反帝反封 D. 反清灭洋
1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 949千瓦时 |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13、孙中山先生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立了兴中会
②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
③提出了三民主义
④创办了黄埔军校
⑤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4、1915年底,孙中山发布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檄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 )
A.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C.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袁世凯加冕登基称皇帝
15、1839年,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即致书英国政府:“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里的“无理举动”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三元里人民抗英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6、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东征 ③定都天京 ④安庆失陷 ⑤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④②⑤③ D.①③⑤②④
17、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国闻报》 B.《民报》 C.《申报》 D.《厦门日报》
18、历史老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同学们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自己家庭和亲戚家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要获得第一手资料,主要运用
A. 调查访问法
B. 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
C. 召开学术交流会
D. 阅读网络资料
1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解放区内的文艺工作者有丁玲、赵树理等
B. 鲁迅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历史剧
C.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对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
D. 聂耳的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20、小军同学对下列年代尺相关信息点的记录错误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D.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21、(1)《天津条约》签订后增加开放的通商口岸①处是________;《马关条约》签订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处是________
(2)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________5月4日,北京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___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4)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取得的________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取得________战役的胜利,成功解放了东北全境。
(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区域是_________;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改革率先从_________开始。
23、1988年,我国决定设立(_____)经济特区,该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4、经过重庆谈判后,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
25、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_______、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英、中法签订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___为商埠。
2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实行土地改革,到____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7、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共侵占我国领土________平方千米。
28、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2012年 | (1)中共十八大上,①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②______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
2013年 | (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③__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国家④______、⑤______现代化,其出发点是坚持和发展⑥______。 |
2014年 | (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⑦______的发展理念。同年,⑧______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
2015年 | (4)中共十九大上,⑨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⑩______中国化新的飞跃。 |
| (5)请给上述内容拟定一个主题词______。 |
29、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______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0、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_____________》,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牺牲的最高将领分别是谁?
(3)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祖国半个世纪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在什么时间离开祖国怀抱的?日本是依据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台湾的?这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是什么?
32、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召开的意义。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发展起到的作用。
33、小历同学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材料三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反省的是什么事?这件事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2)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极不平凡”。“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次“变革” 的指导思想什么?
(3)与材料三中提到的“第二期”相关的历史事件的领导人有哪些?(举两个)与材料三中提到的“第三期”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是什么?
(4)我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