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史上“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黄埔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2、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 )
A. 天津 B. 北京 C. 廊坊 D. 秦皇岛
3、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
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
4、反映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有矛盾的政策是
A.领事裁判权 B.最惠国待遇 C.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D.门户开放
5、金冲及在《周恩来传1898—1949》中写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干。“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材料中周恩来的这些话反映了该历史事件
A.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B.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揭开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
6、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有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近代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A.怀特 B.詹姆斯 C.约翰 D.奥托
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B.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9、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强占山东的是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德国
10、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到:“一天,吴总监来电——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该回忆录反映的史实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中共成立
11、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这一“经济政策”实施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2、有很多朋友叫“国庆”,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国庆节那一天,那么在这些叫“国庆”的朋友中,最大的今年(2018)应是( )周岁?
A. 67 B. 68
C. 69 D. 70
13、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14、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
A.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1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基本上处在几省交界地带。主要是因为( )
A.纯属偶然现象
B.中共领导人的喜好
C.群众基础好
D.易于生存、发展革命势力
16、“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在近代中国文学革命中,率先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新文学语言的学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7、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18、孙中山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一个“社会改良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民主革命者”,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转变。他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A.师夷长技 B.变法维新 C.社会主义 D.三民主义
19、下列城市属于明朝时期全国性商贸城市的有
A.南京和苏州 B.北京和景德镇 C.苏州和景德镇 D.南京和北京
20、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的会议是( )
A. 七届二中全会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1、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2、填空题:
1.1862年,洋务派兴办的 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 沉着应战,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2.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3.《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革命团体 的机关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
23、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_____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4、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25、长征意义:粉碎了____________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________。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________
27、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28、近代史上,发生了很多称得上第一事件或事物。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内容并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答案。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额第一的不平等条约______。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______。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会议______。
29、历史上的口号或主张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的特征。
(1)洋务运动期间,在“ ” “求富” 口号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一场维护清朝统治
的自救运动。
(2)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提倡 与科学,促使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30、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______主义。尽管______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在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震慑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①使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
②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例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4)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了,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32、图史链接,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图2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锻造了哪些伟大的精神?
材料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3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及主要内容。它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34、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下图 (圆明园)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成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惨痛的遭遇?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