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场革命从1851年一直持续到1864年,席卷了十六个省份,摧毁了六百多座城镇,几乎推翻了清王朝。“这场革命”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下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壮文、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文字,你认为这种设计理念体现的原则是( )
①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民族团结的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正式建立
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二十大
4、下列选项描述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5、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一座城市,并把它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天京”就是今天的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6、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下列哪一次战役属于武汉会战( )
A.平型关大捷 B.长沙会战 C.万家岭战役 D.台儿庄战役
7、“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国家对该企业改造形式是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8、“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以上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 )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
B.“入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
D.“入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
9、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大多亲历者习惯把它称为不堪回首的“三年困难时期”,造成这一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美国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的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是
A.人才强国战略
B.“一带一路”建设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
A. 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 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 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 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1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政权开展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
A.抗美援朝
B.镇压反革命
C.土地改革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是( )
A. 歼-5型运输机 B. 歼-5型强击机 C. 歼-5型歼击机 D. 歼-5型轰炸机
1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15、“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16、从图1粮票的取消到图2股票的出现,这一变化反映了1
A.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到按劳分配
B.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上海是改革的桥头堡,不断发展变化
17、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时间是( )
A. 1839年 B. 1840年 C. 1841年 D. 1842年
1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①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②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③都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④都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以下四组搭配,错误的是( )
A.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确立
B.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
D.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0、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B.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21、1971年10月25日,当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与这一场景相关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是(____)
22、写出相对应的思想理论名称。
(1)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政治遗产——
(2)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的是——
(3)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3、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______与______。
24、三民主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5、1946年,____(人物)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_________(战役)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成功解放东北全境。
26、填表题
学派 | 代表人物 | 称谓 | 主要主张 |
儒家 | 孔子 | 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强调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主张以“德”教化人,以“礼”治理国家” |
道家 | ________ | 道家学派创始人 |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
墨家 | 墨子 | 墨家学派创始人 | 墨子反对________________,主张爱一切的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
法家 | 韩非子 | 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 主张________________,但他同时强调法不能总是在变。 |
兵家 | 孙子 | 兵家学派创始人 | 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提出“________________”等军事名言。 |
27、意义:性质:___________。影响: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地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地址。
(1)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________。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________。
(4)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__。
29、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________年代。标志:_______的广泛使用, 。特点:_______同_______紧密结合。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
30、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制度。
31、20世纪20到40年代,是国共两党关系的重要时期。请结合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怎样的特征(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原因?
(3)第三次国共合作进展缓慢,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什么问题?
3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列举三例该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指出该计划完成的意义。
3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34、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国家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了“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了一个月九十顿饭菜顿顿不重样。
——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1)为改变材料一所列举的中国的落后状况,中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其重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重要措施?该措施使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变为了另一种土地所有制)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行什么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根据材料四指出1958年我国出现这种“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