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末诗人黄遵宪在《台湾行》一诗中写道:“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诗中的仇虏指的是 ( )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德国
2、《吴玉章回忆录》中记载:“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材料中“群众运动”指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南昌起义
3、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下列文化艺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D.齐白石——《愚公移山》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是因为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决定拨乱反正
D.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
5、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甲午战争后,他提出“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6、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为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民
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②到③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文化大革命”开始
8、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9、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万家岭大捷
D.百团大战
10、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民主”“科学”
11、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 )
A.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B.八股取士
C.军机处的设立 D.大兴文字狱
12、《晨报》某记者当天正好路过天安门做了如下报道: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上书‘复我青岛,不复青岛毋宁死’‘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勿作五分钟爱国心’‘取消二十一款条约’‘取消中日卖国协定’,种种激昂字样记不胜记(亦有用英文法文书者)。当天的日期是
A.1919年5月4日 B.1919年6月5日
C.1921年7月1日 D.1921年7月23日
13、下列关于大炼钢铁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 B.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速度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合理利用了人力、矿产等资源
1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15、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 政治制度: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政治民主: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 工业建设:一五计划完成,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生产:推行分田包产到户,农民生活富裕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中俄《改订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②
17、如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8、日本在《田中奏折》中写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方针之后,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抗战开始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19、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2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家根本大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1860年10月,____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22、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_______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请完成以下内容的填空。
(1)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①__________。而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胜利的英雄是②____________。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铁人”③______、“党的好干部”④_______、“解放军的好战士”⑤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⑥ __________等优秀品质,强烈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2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未屈服,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回顾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雄 关 漫 道 真 如 铁 |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 ①____促进了近代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并且为了提高我国海防建设,他又筹建②____,是清朝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舰队。 | |
该图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③____,因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终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之一。临行前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新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④____,并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⑤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次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
1918年,⑥____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了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 ||
1921年,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上海开幕,因受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⑦____南湖的一艘游轮上进行,最终完成了会议议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此精神也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1)为戊戌变法拉开序幕的事件_______。
(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_______。
(3)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_______。
26、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________”代替“________”,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________地区。
27、维新人士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和天津的《_____》。
28、百日维新期间在北京创办的______________,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
30、下图是陈独秀,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最为重要的阵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
31、实现与维护国家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问题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说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祖国统一大业的迈进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此法案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最初构想是谁提出的?
(3)在此政策指导下,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回归问题?
(4)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三:推进和平统一大业
(5)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请说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什么?
问题四:感悟提升
(6)请结合上面问题的学习,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首70年,我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苦难与艰辛。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请写出事件名称及具体时间。
(2)图二标志着哪一战争结束?
(3)图三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的场面,这是1971年在哪次会议通过的决议?
(4)图四反映的是2015年的一次会面。图中与习近平会面的人物是谁?这次会面有什么影响?
33、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 ||
步入近代 |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 |
变革 | 经济工业化 |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
政治民主化 |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 |
思想科学化 |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 |
社会生活的变化 |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 |
34、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携手】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924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为此,国共携手发动了哪一场具有代表性的战争呢?
【兄弟反目】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蒋介石的“围剿”,红军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什么?在此期间,什么历史事件成为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日本趁机入侵中国东北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再次携手】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再次反目】
材料四: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4)材料四中“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指的是什么?
材料五:1949年4月20日晚,解放军部队千船竞发,像离弦的箭向江南驶去,敌人密集的炮弹落在渡船周围,解放军不怕牺牲,迎着敌人的火力冲…终于把红旗插在了“总统府”上。
——据《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5)材料五反映的是哪一战役?红旗插在“总统府”上有何重要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