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清远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题文)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下列属于新发展理念的是(  )

    ①创新②协调③绿色④民主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2、1945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A. 遵义会议

    B. 重庆谈判

    C. 西安事变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3、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A.武汉会战

    B.长沙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 4、下列组织中性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光复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兴中会

  • 5、五四运动前期、后期的主力分别是

    A.新军、学生

    B.学生、新军

    C.学生、工人

    D.工人、学生

  • 6、最早在《新青年》上以发表文章的形式宣传马克恩主义,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的是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 7、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32年,请问他今年(2019年)多少岁(  )

    A. 75岁   B. 76岁   C. 77岁   D. 78岁

  • 8、孙中山先生在某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B.南洋公学

    C.黄埔军校

    D.京师大学堂

  • 9、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它属于

    A.陆军

    B.空军

    C.火箭军

    D.战略支援部队

  • 10、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地点是在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武汉

  • 11、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③扶清灭洋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 12、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 13、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通过《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14、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 15、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C.南京大屠杀

    D.柳条湖事件

  • 16、这场运动试图将外国人全部驱走,却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入侵;试图扶助大清,却遭到清政府的绞杀;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却使中国面临空前危机。这场运动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17、1916,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A. 篡夺革命果实   B. 镇压“二次革命”   C. 公然复辟帝制   D. 出卖了维新派

     

  • 18、深圳等经济特区发展之初,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A.人们对创办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B.一些学者未认清经济全球化潮流

    C.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受冲击风险

    D.部分学者依然受到“左”的束缚

  • 19、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D.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 20、某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改革开放以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 22、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 2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24、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______的道路。

  • 25、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 2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

  • 27、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______

  • 28、1992年,经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协商,双方都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_原则”。我们把这种表述称为“_______”,这是维系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石。

  • 29、阅读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1)《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五处为通商口岸。

    (2)《天津条约》:增开汉口、 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北京条约》:增开   为商埠。

    (4)《马关条约》:开放沙市 、苏州、杭州为商埠。

  • 30、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主张废除私有制;解放战争时期,根据《____》规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21年9月26日致电朱立伦,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期望两党登高望远,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守民族大义,勤力合作,为同胞谋福祉,为台海谋和平,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谁?

    (2)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是什么?

    (3)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哪里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4)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32、综合探究

    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是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的一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分别写出中共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3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

    (2)进入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军工企业的作用。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的学说”名称。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内容的不同。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为了进一步清除“树墩”,中国人民还作出了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