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与之相对应的探索顺序为
① | ② | ③ | ④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2、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卡尔本兹 D.斯蒂芬森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C.突破天险腊子口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4、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主要活动是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政党,推翻满清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5、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农民革命运动 ②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④都利用宗教组织和发动群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称谓经历了多次历史演变。下面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何种技术变成了现实
A.电视 B.电话 C.计算机网络 D.自动化技术
8、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7年10月,工程专家团和工人在缺少资金设备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建成了全长近1700米的武汉长江大桥。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
A.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C.工程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工业落后面貌已经彻底改变
9、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后,出现了许多宣传民主革命的著作,章炳麟的代表作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猛回头》
C.《革命军》 D.《警世钟》
10、张华带来了家中的两样物品,从“粮票”到“超市购物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A.文化生活的丰富
B.市场经济的繁荣
C.消费观念的变化
D.自由择业的观念
11、1938年,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完成对日军的包围,并发动全面反攻,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平型关战役 D. 淞沪会战
12、1945年,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
D.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3、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898年6月-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粱启超 内容:裁撒冗官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武昌起义
14、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 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 醒”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15、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公元1917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
1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1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 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B |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 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 |
C |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五四运动爆发 |
D | 1936年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A.A B.B C.C D.D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指新中国( )
①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②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③成为现代化强国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
20、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了清朝签订一个条约之后的状况,这个条约是
A. 《马关条约》 B. 《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21、一二·九运动背景:___________时间:1935.12.9口号:见88页性质:___________
影响:见88页
22、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_____被迫进行长征。
23、____________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 ___________运动。
24、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__________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4)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26、论从史出:上海被称为东方梦巴黎,这座国际性都市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化,请把史实或结论补充完整。
结论:这里最早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
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这里见证了 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历程。
史实: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3)结论:这里见证了_______________的兴起。
史实:1915年,陈独秀在这里创办《新青年》,在《警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科学”口号。
(4)这里见证了___________的爆发。
史实:1919年6月以后,运动中心从北京转到这里, 工人罢工推动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5)这里见证了先进政党的建立。
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80年,我国建立了 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 个沿海城市。
28、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2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人物)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
30、背景:经过________,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31、中国签订的开始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什么?他们赔款的金额分别是多少?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写的一本书是?
32、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是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的一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后,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中共十五大确立的我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3、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谱写了壮丽的新篇章。
图一虎门销烟 图二五四运动
图三开国大典 图四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虎门销烟的主要领导者是谁?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的人物是谁?
(4)根据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99年12月,我国从哪个国家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5)从图一到图三、图四,有什么变化?对此你何感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不知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三: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四: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新文化运动前期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主要学习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