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军阀与其所控制的地区搭配错误的是( )
A.直系军阀——江苏、江西、湖北
B.奉系军阀——东北
C.皖系军阀——安徽、浙江、福建
D.滇系军阀——广东、广西
2、“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他们”指的是( )
A.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人民解放军
4、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的对外开放格局。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5、下列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从此富强起来
B.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占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下列内容与材料中的“条约”有关的是
①割让台湾
②开放沙市、重庆等地
③铁路要线允许列强驻军
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列强侵略
B.思想解放
C.近代改革
D.革命团体
8、法国作家雨果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信中”的“两个强盗”是指
A.俄国、美国 B.英国、美国 C.英国、法国 D.英国、日本
9、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0、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第一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她五十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1954年她来北京的主要任务是( )
A. 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 B. 参与制定“一五”计划
C. 参加开国大典 D. 参与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1、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三通”
C. 八项主张 D. 四点意见
12、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以下事件事与材料中的“农民造反者”有关的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人民抗英
D.义和团运动
13、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
A.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14、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
A.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与自由 B.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社会主义进入初级阶段
16、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出现的背景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邓小平南方谈话
17、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一题词是抨击国民党制造的哪一惨案(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皖南事变
D. 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18、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提取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研究的领域应属于
A. 文学
B. 艺术
C. 数学
D. 医学
19、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中国进入近代史阶段
C.侵略者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D.中国人民取得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是指( )
A.经济建设 B.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 D.走社会主义道路
21、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____________家族、__________家族、__________家族和_______、_________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2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3、1954年,(_____________)率代表团在 (___________)参加了国际会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_______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为________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5、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
27、写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的人物是: 洋务运动中央代表是:
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是:
28、观察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开国大典,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B.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
C.沿江开放城市起“龙尾”作用的城市。
29、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条约。
3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扬我国威,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在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结合图片与提示,完成有关问题。
(1) 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
(2) 为了不暴露目标,一动不动被大火活活烧死
(3) 勇救朝鲜落入冰窟的少年而牺牲
31、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多久,意义是什么?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4)为什么要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3、写出下列词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1)“双十协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文物回归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视。某班同学就“文物的流失与回归”这一主题,进行实践探究活动。
【民族之殇】
材料一 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导语: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 |||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瓶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 《永乐大典》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国士兵曾从北京翰林院抢走3册, 后收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 | ||
阎立本的《历代帝 王图》 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 清代鎏金佛塔 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
(1)据展板内容,说出展板文物流失的时代背景。
【回归之路】
材料二 讲述部分海外文物回归情况
①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拍卖行将虎首拍下。 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斥资6910万港币,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 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 ④2018年3月,圆明园虎蓥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蓥返还。12月,青铜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
【文物解读】
1894年,“镇远”舰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海军舰队,后来日本为炫耀战绩,将“镇远”舰铁锚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1945年,日本被迫将铁锚归还中国。此铁锚不仅记载着中华民族半个世纪的耻辱,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以及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见证。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物为何“记载着中华民族半个世纪的耻辱”?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是指哪次胜利?该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盛世重光】
全班同学围绕“流失文物回归”现象展开讨论
天龙山佛首回归部分网友讨论 网友1:以吾辈少年意气,助祖国万里恒昌 网友2:作为一个文博专业的大学生,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失散多年的国宝回家、文物的修护完成以及再也没有墓葬被毁被盗。 |
(4)请你参与讨论,结合本次实践活动,谈谈你对文物回归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