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清政府在哪一年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
A.1905年
B.1901年
C.1915年
D.1898年
2、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中共十二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五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评述最全面的是
A.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B.是一部反抗列强侵略的历史
C.是一部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历史 D.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
4、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形成了欧洲大陆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三个国家是
A.意大利、法兰西和西班牙
B.意大利、德意志和西班牙
C.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
D.德意志、法兰西和西班牙
5、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此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6、经过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于1965年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被称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7、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C.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林则徐及虎门销烟的评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人物 | 评价 |
广州人(当时) | 鸦片系不法贸易,中国官府理应禁止,林钦差尽其所能而行,所事皆是公正合理之事。 |
道光帝 | 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际,返生出许多波澜…… |
孙中山 | 林则徐焚毁烟土一案,酿成莫大祸事……前清官吏烧烟土,未根据条约,不知公理之野蛮举动。 |
早期共产党人 | 林则徐品行端正、办事认真,总算是中国官僚中有能力的人,而且也认为他在世界认知方面领先于同时代人。 |
A.历史真相始终真假难辨
B.历史评价不能形成定论
C.事件成败影响人们评价
D.评价视角影响历史结论
9、近20年来,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8.72亿澳门元增长至2018年的4446.66亿澳门元,增长了近8倍。同时,澳门的人均 GDP 也水涨船高,到 2018 年已经达到 67.35 万澳门元(约 合 8.34 万美元),是 20 年前的 5.5 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 2018 年世界人均 GDP排名显示,中国澳门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这说明
A.“一国两制”具有生命力
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C.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发展
D.“九二共识”促进澳门发展
10、国画《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左右,时值抗日战争,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副画的作者是以画马而闻名的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A.齐白石
B.徐悲鸿
C.冼星海
D.聂耳
11、周代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剪成一个形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这则“桐叶封弟”的故事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2、“2021年底,中共邵阳县委调研组来到黄亭市镇青草回族村,详细了解了青草村甘蔗产业情况及宗教活动场所有关情况。调研组强调,要团结引导信教群众为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乡作出贡献。”材料说明我国实行( )
A.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B.密切联系群众
C.民族友好原则
D.宗教信仰自由
13、“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从孙中山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
A.创建民国,推翻清政府
B.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保护辛亥革命成果
D.进行护国运动,维护《临时约法》
1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15、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苦难史和屈辱史。中国首都先后三次遭到沦陷和劫掠。其中第二次沦陷导致的后果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造成中国军民30万人罹难
1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然而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号召发起了护国战争,袁世凯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但是中国并没有走向真正的共和,而是陷入军阀混战的动乱之中,究其根源是什么?( )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势力的顽固
C.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军阀势力强大
17、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18、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19、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由“贸易+特权”转变为“投资+特权”是因为哪一次战争引起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 为三民主义。其中“创立民国”被阐发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21、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22、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
23、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
24、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___、福州、厦门、宁波、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25、舍身堵枪口壮烈牺牲的是 _________人)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_______制度确立。
26、1953年—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主要成就有“四厂”、“三路”、“一桥”。四厂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沈阳机床厂,______和飞机制造厂等;三路指: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一桥是: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_______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___________。
(3)种植园和 _________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4)1785年,瓦特改进的______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28、识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军旗升起的地方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2)据图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有何特点。
29、1988年,我国决定设立(_____)经济特区,该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30、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实行变法;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第二次国共合作源于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
32、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那么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被迫开放的港口有哪五个,说出其中两个。
3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在屈辱中抗争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一巴掌”是谁打的?签订了什么条约?
(2)“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哪一场?此场战争中侵略者在哪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3)如图为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纪奖章”,奖章将德国通用货币的图案“鹰抓蛇”改为“鹰抓龙”,侮辱中华民族之意昭然若揭。“中国战事纪奖章”所纪“战事”是哪次战争?侵略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1)说出材料一图片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做出的让步,说明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什么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