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班级要表演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他们采用的台词最有可能的是( )
A. “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为惩罚,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
B.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2、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政府,它利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幌子,在“革命”词句掩盖下,实行反革命独裁统治。这个政府是( )
A.晚清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3、从一个“普通刊物”发展成为全国新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擂响了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战鼓,标志着新一代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舞台。该刊物是( )
A.
B.
C.
D.
4、2006年4月,以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00余家单位联合倡导的文明办网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快掀起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潮流。我国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做法其客观因素是( )
A.青少年上网的人太多
B.多数上网人的语言、行为不文明
C.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
D.青少年要以学业为主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媒体对我国的两项科技成就评论如下:“中国于十月十六日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使全体热爱和平和社会主义的人感到宽慰”“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两个评论分别指的是( )
A.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中国第一颗核导弹发射成功、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D.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6、“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护法战争
D.二次革命
7、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自由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
D.白话文带来了语言变革
8、下图:清朝前期中国版图像一个海棠叶,现在中国版图被比喻为“雄鸡”,这种变化和哪国有关: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9、“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义和团运动时期
10、义和团的揭帖中写道:“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与此内涵相符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C.“德先生”“赛先生”
D.“扶清灭洋”
11、近年来,共享单车落户南宁、百色等城市,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方便了人们的城市出行,类似的共享经济也逐渐兴起。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
A.创新发展
B.协调发展
C.共享发展
D.绿色发展
1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
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上述表述出自(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二十大
14、公车上书失败后,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知新报》
15、如图哪一项全面反映了B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16、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坚持不用武力原则
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D.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17、收集整理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过程。李军同学收集到民国政府颁布的《劝剪辫令》和《禁缠足令》,它们最适合归入
A.科技发展史料汇编
B.革命战争史料汇编
C.思想文化史料汇编
D.社会生活史料汇编
18、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下列图片能说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这一主题的是( )
A. 图一 B. 图二 C. 图三 D. 图四
20、1900年.我国发生的大事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运动。
2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日最庞大、主权表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这一条约是在____战争后签订的,该战争发生在1900年。
23、意义:性质:___________。影响: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地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 |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________上书言事 |
经济 | 鼓励________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
文化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________ |
军事 | 裁减绿营,训练________ |
25、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_______,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指挥下,取得_______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6、诗歌中蕴含着历史。阅读下面的诗句,写出相应的内容,
(1)“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足对虎门销烟英雄的赞颂•
(2)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笞案.
(1)面对刽子手, 仰天长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故!快哉!”
(2)九一八亊变后,中国并产党派 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的役略.
(3)1940年,八路军以 为总司令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淸末状元实业家张赛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27、把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信息填到空中。
宗教 | 基督教 | 佛教 | 伊斯兰教 |
诞生时间 | ① | ② | ③ |
诞生地点 | ④ | ⑤ | ⑥ |
人物 | ⑦ | ⑧ | ⑨ |
主张 |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 独尊⑩ |
28、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红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指的是——
29、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割______给英国;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3)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
3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请问,此处“革命”二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革命所取得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2、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何地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33、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写出与图片中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应的四个条约的名称。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的名称,请归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过程。
(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4、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领导人物先后提出一系列的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的危亡。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席卷全国。写出这场变法运动的名称?代表人物有谁?(请列举一例)
(3)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革命是什么?
(4)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哪一事件为这场运动吹响了号角?这场运动的两大口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