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指的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时代,张謇却弃官从商,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 )
A.福新面粉公司
B.开平煤矿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3、以下是某班同学参观一座纪念馆时看到的部分展品,他们主要可以了解到( )
A.推翻封建王朝的斗争
B.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C.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4、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B.公车上书引起了皇帝的高度重视
C.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拉开了序幕
D.公车上书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
5、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其中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内容是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6、历史上,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国共两党曾经实现两次合作。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是( )
A.解放战争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 )
A.外交政策
B.社会性质
C.社会矛盾
D.经济形态
8、“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是指( )
A. 1893年 B. 1894年
C. 1895年 D. 1896年
9、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1945年,日本驻台湾总督签署投降书,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回归祖国;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再度隔绝。材料旨在说明
A.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B.台湾问题属于我国外交问题
C.台湾与大陆同根同祖同源同宗
D.海峡两岸命运与共休戚相关
10、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1、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的是( )
A.夏历
B.格列高利历
C.儒略历
D.农历
12、下列社会现象,符合史实的有( )
①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②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③1917年,张春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④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如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B.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14、革命歌曲是时代的旋律,是人民的心声。歌曲《蒋介石必失败》《撵走美国狼》《战斗进行曲》《翻身五更》《保卫解放区》最有可能流行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5、来北京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是( )
A. 阿沛·阿旺晋美 B. 周恩来 C. 十世班禅 D. 十世达赖
1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7、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8、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校团委组织“忆红军,走红旅”活动。该活动设计的主要路线是( )
①遵义②瑞金③金沙江④会宁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19、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0、下列四本清朝人物传记按照人物活动来分类,和其他三本不属于一类的是
A.
B.
C.
D.
2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下图中①处应该是______。
22、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标志是(_____)。
2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这支部队更名为______。
24、爆发:________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结果:1916年3月,________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5、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____的统治;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6、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7、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_______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895年签订的中日《_____________》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8、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革命运动包括______、______和镇压反革命。
29、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_______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二是______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______和______的侵占。
(3)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分别于________ 年和 ______年回归祖国。
30、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升空。
3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
32、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现很多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次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2)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初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此论断出自哪次会议?1929年12月召开的什么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4)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标志?开始确立以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5)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这些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共同影响?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后期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
(3)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4)这次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太平。
——《拳匪纪实》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
(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近代哪两个政治派别的观点?
(2)概括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他们的探索有什么变化?
(3)材料二、材料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
(5)上述材料中一、二、四的活动在近代史有何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