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割台信息传来,台人“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声称“誓不从倭”、“愿人人战死而失台,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反映了( )
A.全国人民支持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B.台湾民众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壮举
C.清政府支持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D.日本割占台湾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
2、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第二个“天安门”所代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遵义会议 B. 五四运动
C. 抗日战争胜利 D. 开国大典
3、“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近代史上印证这一誓言的行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口号、标语、春联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春联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②“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③“敞开肚皮吃饭,甩开膀子干活”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6、“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反“围剿”战争 C.红军长征 D.辛亥革命
7、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地点都是在(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8、申纪兰代表参加了建国以来全部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符合她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
A.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听取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9、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历史概念解读正确的是( )
A.这个制度率先从辽宁农村实行
B.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C.改变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形式
D.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10、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这一条约( )
A.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的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掀起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1、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土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中山的形象由原来的“犯上作乱者”,变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不断传播
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孙中山个人生望提高
13、下列选项所列的消息中,李先生不可能在民国16年知道的是 ( )
A.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B.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C. 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 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下列关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傀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
B.章西女王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62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D.1999年,巴拿马正式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15、国家危难,救国意志,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所描述的人物是
A.林则徐 B.李秀成 C.曾国藩 D.左宗棠
16、鸦片战争后,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晚清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7、“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材料所提及“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左宗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胡适
18、某校历史小组作了题为“甲午中日战争英雄人物”的报告。报告中应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陈化成
B.邓世昌
C.康有为
D.石达开
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B.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C.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它是袁世凯颁布的
20、“……娄山关前糜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D.八七会议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_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_,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2、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海军成立;1966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______。
23、无数仁人志士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 奋力抗击,直至战死。
(2)英军进攻吴淞,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 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3)黄海海战中, 毅然下令,开路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4)辽东半岛战役中, 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5)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 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壮烈殉国。
24、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5、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________、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6、《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7、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秘密召开。
28、_____ (军队)在抗美援朝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_____ (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9、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___________,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1、写出下列词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1)“双十协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0世纪20到40年代,是国共两党关系的重要时期。请结合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怎样的特征(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原因?
(3)第三次国共合作进展缓慢,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什么问题?
33、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哪一句?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们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34、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这场运动最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变革?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据中国同盟会纲领,列举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材料四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侵略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中国的奋斗(第6版)》(徐中约著)
(4)材料四中为了“革新国家”,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们高举哪两面大旗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5)从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