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明国庆节期间去郊游,发现一块石碑上写着“民国八年立”,该石碑立于(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2、下列成就中,属于是一五计划时期完成的是( )
A.建成兰新铁路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大庆油田
3、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重要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改变会议航向是因为( )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地位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D.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各国共识
4、2017年秋。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小王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为此他准备了以下的史实来再现长征的艰辛。你认为他选材不当的一条是
A. 井冈山会师
B. 四渡赤水河
C. 飞夺泸定桥
D. 翻越大雪山
5、1919年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他”是( )
A.李大钊
B.梁启超
C.陈独秀
D.胡适
6、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抗美援朝
B.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的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
D.《共同纲领》的颁布
7、习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指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8、上甘岭战役打掉了美军“从战场上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的妄想。此战役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邓小平所提出的“适合于香港的政策”是指( )
A.“一国两制” B.“求同存异”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 D.社会主义制度
10、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下内容属于大纲规定的是
①减租减息政策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
③没收地主土地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1、“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是指哪一次会议?(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共产党七大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2、我国科举制对西方近代的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被他们普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它创立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明朝 B.汉朝、元朝 C.隋朝、清朝 D.唐朝、清朝
13、诞生干抗日教亡运动的洪流中,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词和曲是谁创作的?
A.鲁迅、聂耳
B.田汉、聂耳
C.田汉、冼星海
D.毛泽东、冼星海
14、“领袖运筹战法灵,攻锦事关大局情。明取长春暗调兵,飞兵南下围锦城。”此诗句描述的战役(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华北全境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5、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16、改革开放中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
17、以下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不侵犯
B.求同存异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18、《全球通史》中写道:“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赶走了外来侵略者 D.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
19、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属于( )
A.土地归集体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20、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请问这里的"历史转折点"指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遵义会议
C.七七事变
D.实行改革开放
21、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 ;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图中的人物是_____ ,他被誉为“_____”。
(2)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_____。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伟大决策。
(3)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_____、_____和厦门。
(4)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的伟大构想。
(5)在_____会议上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_____会议上把他的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3、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由此可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1956年底_______的基本完成。
24、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5、____________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26、______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1929年12月,在_____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8、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9、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_____
30、(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问图一历史人物所进行的自救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请问图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一重要人物?
(2)图三历史人物领导了哪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四历史人物等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开始的时间及其标志。
(3)综上,试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发展特点。
32、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威害极大。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条约名称。
(1)近代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的不平等条约
(2) 第一次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不平等条约
(3)一次性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4)一次性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33、下图的人物是谁?列举与他同时期的两位模范人物。他们身上的哪些时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4、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并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