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 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领导新文化运动
D. 日军屠杀中国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30万人以上
2、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西安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皖南事变
4、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认为,淞沪之攻防战损失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但从抗日局势来看这场会战
A.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中国军民与日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D.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5、右表中文艺作品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
作者 | 代表作品 |
聂耳 | 《义勇军进行曲》 |
冼洗星海 | 《黄河大合唱》 |
徐悲鸿 | 《愚公移山》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红军不怕远征难
C.众志成城抗日寇
D.百万雄师过大江
6、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历史事件(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突袭苏联
D.七七事变
7、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西藏和平解放。协议规定,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材料反映出西藏和平解放( )
A.实现了祖国统一
B.使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加速了西藏发展
D.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
8、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南方谈话”等相关资料,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研究内容与一位历史伟人有关。这位伟人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习近平
9、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前期的有识之士的探索历程,①处应填
主要内容 | 代表言论 |
军事技术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政治制度 |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 |
① | 科学与人权并重 |
A.思想文化
B.文学艺术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10、1978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137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6元,到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766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3元。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体现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改革后农民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D.改革后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11、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12、有学者指出:“《辛丑条约》意味着有着漫长边防线的中国被剥夺了所有的国防安全,一个巨大的国家从此大门洞开,‘领土完整’这一概念将不复存在。”以下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清政府必须赔款4.5亿两 B.在北京的东交民巷设立外国使馆区
C.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D.拆毁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13、1954年9月,黄爷爷作为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秋收起义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武昌起义 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6、“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17、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22年6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三艘航空母舰是( )
A.山东舰
B.致远舰
C.辽宁舰
D.福建舰
18、“西藏的局势到1951年通过军事行动和与地方当局谈判双管齐下而发生变化。”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军事行动失败后,采取与地方当局谈判的方式解放西藏
B.军事行动不利于西藏问题的解决
C.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D.西藏人民都抵制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
19、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如表格所示),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
项目 | 2013年 | 2019年 |
国民生产总值 | 35389.3亿元 | 57493.0亿元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4150.2元 | 24179.8元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3307.8万人 | 3846.7万人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实施了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0、中国称之为的“鸦片战争”,英国却一直称为“通商战争”,由此我们认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
A.报复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B.改变英国贸易中“入超”的地位
C.解体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
D.打开中国市场
2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人物)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
22、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23、1851年1月,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1864年,________的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的口号是“自强”和“________”,创办大批近代企业。清政府任命主张收复新疆失地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成功收复新疆。
24、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①1858年的中俄《______》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割占土地最多的条约)。
②1860年的中俄《______》,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土地。
③1860年的中俄《______》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土地。
(2)方式: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3)影响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5、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件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近代化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
26、1935年1月召开的____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____,第一次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1) 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巨幅画_________,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2)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_________,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28、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_;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支持下,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9、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改变大量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状况, ______ 年冬起,全国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 ______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被粉碎。
31、写出“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及“兵谏”蒋介石的关键人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深远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六款。按照西历本年五月二十九日,即中历四月十二日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此款系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条款内、第二款所载之各国各会各人及中国人民之赔偿总数。
……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
第九款。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 、昌黎 、秦王岛、山海关。
第十款……(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
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其中有许多第一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2)西方列强第一次攻入北京的战争:
(3)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4)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改革:
(5)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7)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9)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10)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的罢工: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摘编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2)简述中国“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