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赤峰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促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天京事变

    B.金田起义

    C.定都天京

    D.天京陷落

  • 2、1949年,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这一外交政策

    A.收回了外国在华经济权益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C.巩固了新中国独立和主权

    D.否定了旧中国不平等外交

  • 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材料中的“改造”完成于(     

    A.1952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78年

  • 4、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5、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的标志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解放军攻占南京

    C.开国大典 D.土地改革

     

  • 6、在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建立了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   D. 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7、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说明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完全汉化

    B.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D.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 8、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一次被誉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政策。该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9、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形成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 10、“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府会议决议,与四月十八日(1927)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的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在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国民之责任愈益重大。”文中的“本政府”是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 11、在20世纪初的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作者说这番话主要是由于

    A.《南京条约》签订

    B.《尼布楚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 12、“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由此得出(       

    ①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②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③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3、1840年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从此,中国近代史拉开了帷幕。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收复新疆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 14、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 1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 封建剥削的加重

    B.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 16、“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和指标,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独立政策 D.和平共处外交政策

  • 17、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 18、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其爆发的时间、地点和领导人是( )

    A.1851年、金田、洪秀全

    B.1853年、永安、石达开

    C.1856年、天京、杨秀清

    D.1861年、金田、洪秀全

  • 19、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大碑座的四周镶有十块浮雕,其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 20、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土地改革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巩固了人民政权

    ③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引导了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在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____.

  • 22、请举出与下列意义或影响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 。

    (2)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______ 。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______ 。

    (4)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______ 。

  • 23、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 24、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_____思想,为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_____而不懈奋斗,

  • 25、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四个时期.请写出下列各个时期的时间。

    (1)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

    (2)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3)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26、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虎门硝烟的领导人是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5)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6)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7)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资产阶级革命是

  • 27、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28、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 1 )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 )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_____。

    ( 3 )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9、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30、_____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以下几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  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27年  34岁:9月,在湘赣边领导起义。10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1935年  42岁:1月15日至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四  1945年  52岁:8月,重庆,作为主要成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五  1949年  56岁: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他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

    3)材料四中所说的较量是指什么事件?

    4)与材料五相关的这次战役的重大战果是什么?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位历史人物的哪些优良品质?

     

  •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新的管理制度是什么?目前,全国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哪一个?

  • 33、图史链接,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图2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锻造了哪些伟大的精神?

    材料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