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 师夷长技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2、“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新中国千方百计地吸纳海外核能与火箭专家回国。在周恩来等人的号召与关怀下,邓稼先、钱学森等专家先后回国,成为核工业领域和航天科技领域挑大梁的人物。”由上可见,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努力
B.苏联的援助
C.国家领导人重视
D.综合国力的增强
3、1935年拍摄并上映的电影《风云儿女》,讲述了一位诗人因挚友的牺牲而投入抗战的故事。该片的主题曲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松花江上》
4、下图所示建筑为位于南昌城内的原江西大旅社。在这里
A.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吹响了共和的号角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揭开了革命新篇章
C.树立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创建了人民的军队
D.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5、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 B.张骞 C.荣宗敬 D.荣德生
6、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
①广大人民支持 ②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其目的在于
A.进一步完善内阁制 B.仿效欧美政治制度
C.缓解国内舆论压力 D.为实现独裁提供法律保证
8、“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 )
A.毛泽东、邓小平
B.江泽民、胡锦涛
C.邓小平、习近平
D.习近平、李克强
9、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汉阳铁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设立京师大学堂
10、京师大学堂设立的时间是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维新变法时期
C. 鸦片战争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11、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主要商品是
①胡椒 ②丝绸 ③珠宝
④肉桂 ⑤马铃薯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2、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13、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下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
A.江西省
B.四川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15、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 )
A.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B.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
D.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6、1956年1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这表明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赎买政策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
C.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戚信大增,我们敢背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赔款白银4.6亿两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清政府同意开放通商口岸
18、据下图,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变化,可知
A.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
B.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C.对外开放的目的发生改变
D.“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
19、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平壤战役 B. 丰岛海战 C. 黄海海战 D. 威海卫战役
20、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 )
A.刘伯承、邓小平率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B.毛泽东、周恩来率领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
C.东北解放军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
D.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2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976年10月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2、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的 _________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23年2月, 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3、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_______,共同努力谋求____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______。
(2)她领导的课题组成功提取了青蒿素,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______。
25、__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___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6、1923年2月,_______________工人举行大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________年底。________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17年,中共________(会议名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9、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沉浮,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30、创办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________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_______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_____、湖北织布局等。
31、小历同学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3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民革命的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了哪场战争?
(2)十年内战的分裂: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是谁?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的是谁?
(3)共赴国难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全面内战的分裂: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5)从近代国共两党的关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的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此歌谣涉及哪几个历史事件?(4件)
(2)“讲起八一历史长”,2015年是多少周年纪念?
(3)材料中的“四军”,军长是谁?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和共同体意识形成,首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被动应对、缓慢苏醒阶段,这个阶段从1840年延续到1894年前后。每次外患“都产生过体现觉醒的先觉者”,他们的视野与思想表明中华民族不同以往的危机意识与世界意识的萌生。只不过,这样的觉醒意识并未迅速在不断降临的民族危机中形成气候。
——张可荣《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华民族在被动应对、缓慢苏醒阶段的开端是哪一事件?在这一阶段内,先觉者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开展的探索是什么?
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群体觉醒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两大群体,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作为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高举“中华民族”旗帜,宣告“五族共和”与“五族平等”。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而言,辛亥革命凝聚和传播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标志性符号,规定了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意涵和发展方向。
——张可荣《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作用。
材料三 至抗战胜利,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抗战前、抗战中以“民族自决”为幌子的分离主义运动渐趋结束,“中华民族”的概念至此终于成为中国人不言而喻的族群认同。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一致抵抗,也是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现代民族国家重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勇《抗战与民族国家重构》
(3)根据材料三,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意义。
材料四 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和共同体意识形成历程,是一个遏制与疗治民族自卑、重拾与塑造民族自信的艰难过程,这一曲折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正是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塑造了新中国,走向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明大道。
——张可荣《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和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