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黄海海战
2、2020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中国坚定提出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材料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不结盟”原则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张三跟随旅行社前往台湾,在当地超市购买商品时发现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标注为109.10.30,则此商品应生产于
A.公元109年10月30日
B.公元前109年10月30日
C.公元2020年10月30日
D.公元2019年10月30日
4、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包括:( )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④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贸易强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这些行为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6、在观看电影《林则徐》前,王明向同学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 )
①这部电影反映的历史发生在1839年前后
②当时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在虎门销毁
④在英国的武装干涉下,这次禁烟斗争失败了。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法兰克王国
8、下列表格反映了日本陆军兵力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时间 | 日本陆军总师团数 | 日军在中国师团数 | 日军在太平洋及东南亚师团数 |
1937年年底 | 24 | 21 | / |
1939年年底 | 40 | 34 | / |
1941年年底 | 51 | 35 | 10 |
1942年年底 | 70 | 37 | 15 |
1945年年底 | 168 | 53 | 4 |
A.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中国战场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普遍支持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9、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 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歌谣揭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D.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
11、根据下列年代尺上的重大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是( )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2、张三生于1850年,死于1902年。他这一生中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林则徐禁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3、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的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段祺瑞 D.冯国璋
14、学了抗日战争历史,某班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 南京大屠杀
B. 血染卢沟桥
C. 难忘九一八
D. 血战台儿庄
15、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
16、“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材料中描述的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出自于(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三民主义
D.《变法通议》
17、1898年9月,谭嗣同、林旭、康广仁等人被捕,后被斩首于菜市口。他们曾有过下框所示言论。从这些言论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 康广仁: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
A.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B.戊戌诸君子因造反而被斩首
C.主张废除八股是康广仁被斩首的原因
D.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
18、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
19、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二大”
D.遵义会议
20、在谈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国海军上尉巴吕直言不讳:“野蛮战争的邪恶,必然导致这些与我们自诩的文明格格不入的种种行径。”他评说的史实是( )
A.南京大屠杀
B.割占台湾岛
C.火烧圆明园
D.镇压义和团
21、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_城内革命党首先起义;1915年陈独秀在________创办《青年杂志》。
22、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________。
23、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南洋、北洋和______三支海军;《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4、图③为新发展理念示意图,“?”处应填入()、()。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家。
(1)近代首先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2)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6、爆发:_______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城。
27、中国近代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请列举出下列史实对应的杰出人物。
①、领导虎门销烟,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的是 。
②、“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歌颂的是 。
③、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 率众攻打广大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28、(1)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3)汉武帝派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4)汉武帝建立 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5)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播种工具,它的名称是 。
29、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一五”期间,川藏公路、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30、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___、福州、厦门、宁波、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3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其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
(2)“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12月18日开始,时间又开始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文革时期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是谁得以沉冤昭雪?最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历史事件是?
32、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代表。
(3)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4)21世纪初,我国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的事例。
(5)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33、1949—1952年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据此,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哪次会议通过的?
(2)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上同帝国主义进行了什么斗争?结果如何?
(3)这一时期,中共同封建势力进行了一场什么斗争?主要在哪一地区开展?
(4)这一段历史对我国有何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决不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总理 |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司令官。 美国上将克拉克 |
(1)周恩来总理和克拉克上将的言论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