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有
①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最严重的挫折
②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曲折过程中前进
④使我国的教育、文化遭受了严重的摧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史论结合是阐释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安事变——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D.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3、据统计,195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8.5%,三年中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均在14%以上。以上史实直接说明( )
A.农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改革推动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改革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4、三千多年前南亚地区的种姓制度,社会成员是不平等的,经商的人在当时属于 ,处在 。 ( )
A. 婆罗门 社会低层 B. 刹帝利 社会顶层
C. 吠舍社会中下层 D. 首陀罗 社会最低层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 进行的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每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该歌曲的词作者是( )
A.田汉
B.齐白石
C.聂耳
D.冼星海
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现在所有制改革已经基本结束,革命时期的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材料中提出的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C. “一五计划”完成后
D. “文化革命”结束后
8、八一勋章(如下图),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它的取名源于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古田会议
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建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
B.广西
C.新疆
D.西藏
10、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在于
A. 兴办了新式学堂
B. 建立了三支海军
C. 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 建立了外交机构
11、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 ,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D.完成了共产党军队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1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以往的农民起义不同之处是
A.政权内部斗争
B.革命纲领无法实现
C.利用宗教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3、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
A. 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 D.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14、在复习历史时,小明要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问题。他搜集到了以下素材,其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5、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其开始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16、支持变法,表示不想当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
A. 道光帝 B. 光绪帝 C. 慈禧太后 D. 宣统帝
17、1955年3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道路将会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到12月,他又认为:“只需要一九五六年一个年头,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毛泽东“态度的变化”是指
A.发动文化大革命
B.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C.加快完成土地改革
D.迅速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18、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19、鸦片战争最终以中方的失败而结束,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官兵不抵抗
B.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 武器落后
D. 人民的不支持
20、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原的地步”。该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内部变乱导致由盛转衰
C.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D.遭中外敌对势力联合绞杀
21、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______会师。古田会议确定了“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2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风雨兼程,抛头颅洒热血,取得了革命胜利。随后,不断探索改革,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富强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1926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国共两党合作所进行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哪座城市,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3、辛亥革命性质:_______革命(即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4、_____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_________________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5、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______给英国;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26、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
27、图③为新发展理念示意图,“?”处应填入()、()。
28、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________作用。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会议。
(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
(2)确立“三个代表”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
(3)确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
30、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高举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旗帜,致力于对国民思想、交化上启蒙。五四运动后,这些知识分子在中国进一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31、列举三例我国建立的自治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32、五四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作为青少年应该传承怎样的五四精神?
33、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
(1)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表格。
战争 | 战后签定的条约 |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
鸦片战争 | ① | ② |
③ | 《马关条约》 | ④ |
⑤ | ⑥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面对这种局面,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请写出中国人民抗争的2个事件。
(3)从近代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学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赔款之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促进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1)据材料推测《辛丑条约》的签订推动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2)材料认为孙中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为此他总是如何鞭策自己?在实现革命理想的道路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取得了哪些革命成果?
材料三 革命的动力,有无产阶级,有农民阶级,还有其他阶级中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他们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但是这许多人中间,什么人是根本的力量,是革命的骨干呢?就是占全国人ロ百分之九十的人:农民。但是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经无力完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个革命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
——摘编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人进行革命的根本力量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近代中国人要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