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承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镇南关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 2、“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此“大会”是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3、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大会,它召开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处于防御阶段

    B.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

  • 4、1856年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虎门销烟

    B.“亚罗号事件”

    C.马神甫事件

    D.天京事变

  • 5、请仔细观察下图,这一钱币铸造于

    A.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B.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6、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哪一项创新(  

    A.攻打中心城市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 7、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出现了办学、办报、出版新书热潮。这说明戊戌变法

    A.废除了科举制

    B.建立了新式教育制度

    C.全面推行白话文

    D.新文化运动定了基础

  • 8、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人类生活至今。请你从以下事例中选出,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前提是

    A.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美国南北战争

    C.爱迪生研制成功碳丝灯泡

    D.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 9、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复辟帝制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 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明定国是”诏书

    C. 《变法通议》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1、2019年国庆节阅兵典礼,群众游行中的彩车展示了“科学发展”方阵、“创新驱动”方阵、“区域协调”方阵、“乡村振兴”方阵、“脱贫攻坚”方阵、“美好生活”方阵、“绿水青山”方阵7个方阵,这些方阵体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新发展理念。提出这五大新发展理念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 12、下图是中美关系发展示意图。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

    C.我国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D.我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 13、1955年我国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上的图案,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这些人民币图案反映出的时代信息是(     

    A.采取措施巩固人民政权

    B.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

    C.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加紧进行

    D.我国交通运输业大大发展

  • 14、“这个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D.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被推翻

  • 15、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的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16、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A. 中共七大的召开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 17、据《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统计,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达5433.5万元,到1913年猛增至12.37亿元;在中外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也由60.7%增至80.3%。外国在华资本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18、“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毛泽东的上述言论反映了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C.持久战理论 D.游击战争主张

  • 19、“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包括

    ①重庆   ②延安   ③南京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_______ 的起义被称为“辛亥首义” 。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_______

  • 22、1945年,加速胜利的主要因素:(1)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3)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____

     

  • 23、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 24、1924年,_________ (学校名称)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25、______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将台湾割让给它。

  • 26、《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中A处是沿海开放城市______,B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______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

  • 27、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________,创建人是________

     

  • 28、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的会议是   

    (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4)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29、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8)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 30、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创建民主共和,他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长期斗争,付出了极大牺牲。

    阅读后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革命前期,孙中山创建了一个革命团体和一个革命政党,请分别指出。

    (2)革命政党创建后,革命志士相继发动起义。请列举两例。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不少的成果。请列举两个。

    (4)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

  • 3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什么阶段?

    (2)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

    (3)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加快以什么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党又提出什么经济改革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多次重大调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的时间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进行改革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此次改革有何意义?

    (2)指出①到②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④处实行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