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铁人”“石油大会战”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 峰
2、“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改革开放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包括(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③湖北织布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坚实基础,并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三大
5、下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会代表构成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构成 | 区域代表 | 团体代表 | 党派代表 | 解放军代表 | 特邀代表 |
人数 | 116人 | 235人 | 165人 | 71人 | 75人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C.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6、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是( )
A.李大钊 B.康有为 C.谭嗣同 D.鲁迅
7、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它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命运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8、下列属于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南通大生纱厂
9、在湖南、湖北战场上,赢得了“铁军”称号的是
A.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B.汪精卫领导的军队
C.蒋介石领导的军队
D.国民革命军
10、1876年,唐廷枢筹办开平煤矿,不久开平煤矿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A.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B.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C.巩固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D.抵制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11、近年来大量从中国皇宫流失出去文物很多被拍卖回国,中国皇宫文物最早流失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
A.《南京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天津条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C.《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14、下图是反映近代中国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的重要一幕,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请问它是指哪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天演论》
1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初期,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6、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的浮雕,与这个浮雕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1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18、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两次历史巨变,其共同点是这两次历史巨变都( )
A.摆脱了中国屈辱的命运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19、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
20、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______,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底______的完成。
22、填写下面年代尺上A、B处的信息。下图所示揭示了中国近代史的哪条线索?
A:________B:_________
线索:__________________
23、填空题。
(1)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端。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规定不分男 女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后期,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洪仁开写成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
(3)1875年,左宗棠采用______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______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4)义和团的口号是______。
(5)1912年,孙中山在______宜誓就职,宣告______临时政府成立。
(6)1912年改组国民党的是______。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______宜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7)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______和______。
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英雄史,请根据提示写出英雄人物的名字。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是指 ______ 。
(2)主持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的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指 ______ 。
(3)在戊戌变法运动中为变法而牺牲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指 ______ 。
25、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2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
(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且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3)1966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战略导弹部队,装备地对地战略导弹,其主要任务是 。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2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制度。
28、1952年10月,黄继光在美国侵略者发动的____战役中英勇牺牲。
29、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
30、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会议是________
3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杰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起义中进攻城市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等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什么意义?
(2)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什么正确路线挽救了中国革命?
(3)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召开了什么会议?此会议确立了什么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5)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2、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举出两处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2)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派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最终割让了什么地方给日本?
(4)举一例说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和事迹
33、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905年8月 |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A |
1911年4月 | 黄花岗起义 |
1911年10月10日 | B |
1912年1月1日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C成立 |
1912年2月12日 | 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_______D_____ |
······ | ······ |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请回答:
⑴材料一表格中的A、B、C、D处分别填入相应的事件或内容。(一处一分)
⑵结合材料二、三,谈谈辛亥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