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孙中山领导,发生在1911年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3、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初仅有轮船三艘,1873年增至十二艘,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公司的全部产业,仅1873年到1876年间,使得外国航运公司总,收入减少4923万两白银,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使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之路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维护并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D.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此次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此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万家岭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四行仓库保卫战
5、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
A.虎门销烟
B.虎门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抗日战争
6、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对春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的探索历程。其中学习西方“思想”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9、如下图所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10、如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四一二政变
C.国共合作破裂 D.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1、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
A. 歌颂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抨击时政 D. 抗日救亡
12、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最重要的作用是
A. 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B.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D. 打击了清政府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13、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袁隆平
D.王进喜
14、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5、“帝国主义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16、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A. 上海
B. 南京
C. 厦门
D. 深圳
17、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B.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C.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
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18、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年。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先后开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 )
A.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B.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
C.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D.便于实施社会主义改造
19、一名记者在九一八事变后,作了一篇专题报道。请问下列内容中有误的一项是
A. 此事件发生在1931年
B. 日本关东军出兵沈阳
C. 短短4个多月,山东全省沦陷
D. 东北军不战而溃
20、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爆发的罢工斗争有100多次。参加的人数达30万以上。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
A.发展党的组织
B.解决农民问题
C.领导工人运动
D.开展思想解放运动
21、阅读下边地图,请把字母所代表的的地名写在空格里。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A处是_______,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B处是_______。
(2)《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最远处C处是_______,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D处是_______。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的侵略势力由_______深入到_______。
22、写出在上海发生的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内容。
(1)1842年之条约,尝被迫通商之苦。______
(2)1915年之杂志,举民主科学之旗。______
(3)1919年之运动,扬工人罢工之威。______
(4)1921年之会议,谱开天辟地之章。______
23、结果:战争终以________的失败结束。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请写出下列领导同志为核心的思想或理论成果。
(1)毛泽东―________
(2)邓小平―________
(3)江泽民―________
(4)胡锦涛—________
(5)习近平―________
25、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________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____________的团体;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向____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
26、1990年,习近平曾创作一首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该词追思的“好官”是______。同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铁人______。
27、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道路;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____的道路。
28、____(地点)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____(地点)。
29、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0、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1、阅读下列题目,填上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
(2)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
(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_____
32、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C、图D人物分别在哪一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表现。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的创新精神?
33、土地改革的标志性文件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4、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1931年9月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 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待日军侵略的态度上,导致蒋介石从“力避冲突”转变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发动者该历史事件的是哪两位将军?
材料三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歪曲历史,你认为日本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这段历史问题?
(4)“八年抗战” 还是“十四年抗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