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的是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生主义
④民主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于“新纪元”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下列人物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④科学求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中国近代民主进程是学习欧美民主制度,通过改良、革命、思想文化运动等形式进行了艰难探索。以下属于为学习西方民主政治而进行的改良运动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5、“一五”计划时期,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产值,占中国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占国内市场商品供应量的80%,占出口总额的75%。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
C.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农业原料
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基本实现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体制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最主要是因为(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8、下列哪一事件成为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的成立
D.“铁幕”演说的发表
9、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电影《南京!南京》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10、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甲午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 )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封建道德
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曾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
A.发展“两弹一星”,应对大国挑战
B.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
C.建立人民海军部队,打赢现代战争
D.国庆七十年阅兵,展现国防实力
13、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该“大臣”是(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严复
14、“两只黄蝴蝶,双双天上飞;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两只蝴蝶》的诗作是中国近代第一首白话诗。该诗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5、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开启中国近代化闸门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6、“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星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 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7、“中世纪欧洲的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土地,在政治上与王权分庭抗礼,思想文化上处于垄断地位。”与上述历史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丕平献土
C.穆罕默德传教 D.拜占庭帝国灭亡
18、结束封建帝制,实现了20世纪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9、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D. 戊戌政变
20、1942年1月英国的《泰晤士报》:“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此评论是指( )
A.第一次长沙会战
B.第二次长沙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第四次长沙会战
21、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_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是 。
22、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______》,它成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23、1916年,______战争结束,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______,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4、意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_______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__________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5、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26、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从实行___________责任制开始的。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29、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5)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0、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________年。
31、概括戊戌变法的原因。这次变法有何重要影响?从它的失败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32、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请结合中国现代外交发展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和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别写出 1972 年中美、中日"越洋握手"的史实。
(3)写出1999年"洗雪国耻"的史实? "金砖会晤"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
(4)回顾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3、1953年起我国对哪三个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4、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反抗史。阅读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大机器生产的产品远超需求,英国在寻求新的销售市场时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引发的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条约,其中哪个内容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根据材料二的图一、图二相比较,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闻一多先生呐喊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图3签署的条约有什么特点?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图4现如今的中国政府如此发声的底气来自于什么?
(5)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