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下列条约与香港问题的由来有关的是( )
A.《天津条约》
B.《虎门条约》
C.《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2、1877~1889年,英国太古、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该材料说明了
A.国外航运公司的航运技术落后于中方企业
B.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民族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D.国外航运公司勾心斗角,其实力大大削弱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4、观察下图,美国对华进出口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乒乓外交”的有力推动
B.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重工业发展成就突出
C.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D.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6、"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经济促进,实现三通
7、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行包产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
C.国有企业改革 D.深化改革开放
8、下表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对比反映出( )
名称 | 内容 |
《南京条约》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
《马关条约》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A.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日本提出巨额赔款要求
C.中国的关税主权得到尊重
D.中国的市场被不断打开
9、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0、袁世凯制造“宋案”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
A. 宋教仁要取代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位置 B. 宋教仁支持孙中山
C. 宋教仁力图重新组阁,限制袁世凯 D. 宋教仁反对复辟
11、“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的拼一回……”听着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我们不由得想起( )
A.戚继光 B.丁汝昌 C.孙中山 D.洪秀全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其中包括( )
①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②抗美援朝
③和平解放西藏 ④土地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A.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B.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19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D.1940年,百团大战——抗战以来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第一个胜利
14、最有可能出现于2012—2021年我国报刊的高频词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国两制
B.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C.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
D.建党100周年、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
15、孙中山说:“革命为唯一法门,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领导的哪场“革命”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A.二次革命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黄花岗起义
16、“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具有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
A.生产合作社
B.兼并
C.赎买政策
D.没收资产
17、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其中一首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7年7月1日,“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黄豹”指什么?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 )
A.澳门《南京条约》
B.香港《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
D.台湾《马关条约》
18、“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他们”这一群体的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谭嗣同
D.张之洞
19、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三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 “一八九五,痛恨国土沦丧;千名举子,请求变法图强。”这首歌谣反映的是
A.筹建海军
B.兴办学堂
C.公车上书
D.武昌首义
21、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在朝鲜战场上以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其中,以胸膛挡住敌人枪口的是 ______ ,被烈火焚烧纹丝不动的是 ______ 。
22、______________设立后,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 __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23、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请按序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2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
25、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在______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在_______年。
26、林则徐禁烟
(1)背景:________年底,________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________查禁鸦片。
(2)经过:__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将收缴的________多万千克鸦片,在________当众销毁。
(3)意义:它是中国人民________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________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2)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由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
(4)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员是 。
28、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______、______。
29、匹配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A.南昌起义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八七会议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三湾改编_____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秋收起义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E.古田会议_____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F.国民党一大_____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30、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
3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2、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是人心所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之策一伟人的智慧]
(1)找国在改革开放眉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哪一政策使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国之荣一两岸的努力]
(3)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这两个团体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4)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谁?
(5)你认为应怎样发展海峡两岸关系?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材料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退……
(1)请为材料一这段历史发展制定一个主题?指出②处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开颅洗脑”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这次行军中体现出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34、纵观中国近代史,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思想启蒙与挽救危局相伴始终,共同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来是朦胧一团的“泰西”(西方国家),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来自西洋的“夷”人,是历史上从未碰到过的族类。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潮》
材料二 洋务派作为晚清各种政治力量中较为开放的集团,提出“中体西用”的口号首次将收西方文化合法化。19世纪八九十年代、洋务运动从工业发端逐渐由科技学问推及教育治乃至思想观念领域,都是“中体西用”思潮推动社会转型嬗变的结果。
——朱建磊《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回眸》
材料三 19世纪末,当西方列强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来自东方“蕞尔岛国”的刺刀再次刺了晚清帝国的心脏,清廷在甲午战争中致命的惨败,把传统士大夫心中残存的自尊磨灭殆尽。于是,一批从传统士大夫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异类”,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怀着“变法维新”的政治理想开始发声。他们不仅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更看到了赖以生产坚船利炮的乃是其政治制度,于是开始从洋务转向维新,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以改造旧体制。
——朱建磊《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回眸》
材料四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只有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的话是“金口玉言”,国家大事只能由他作决断,老百姓被称为“子民”,根本没有参与国家决策的权利,辛亥革命则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们去想以前不敢想的问题、发表以前不说的主张,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尽管许多事情实际上依然如故,但民众的心理有了巨大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
——金冲及《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夷狄观念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思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维新派在思想上指出了什么新主张?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