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沧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他的研究被国际水稻研究所长斯瓦米纳森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他”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王淦昌

  • 2、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A.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提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3、有学者指出“到1914年底,袁世凯将民主制度的象征性成果悉数破坏,至此,所谓‘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宣统帝下诏退位     ④武力镇压国民党反袁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护国战争 B. 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 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 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

  • 5、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这一反侵略的斗争是指(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洋务运动   D. 禁烟运动

     

  • 6、《马关条约》签订后,先进的中国人在惨痛的事实面前猛醒过来,意识到摆在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地谈论什么“自强”“求富”,而是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材料表明,《马关条约》的签订( )

    A.造成了国家的分裂

    B.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

    C.开始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陆地区

    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7、“尼罗河的赠礼”和哪一文明有关

    A. 古埃及文明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D. 古代中国文明

  • 8、“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这伙殖民强盗是  (  )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 9、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深刻的印记。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 孙建国、周跃进、钱文革、刘援朝

    B. 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 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 10、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以目击者的身份写道:“我经历过多次战争,却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更为高明的军事行动”。指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 平津战役

    B. 孟良崮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 11、历史遗址、遗迹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列遗迹中能见证日军犯下大屠杀罪行的是(       

    A.

    B.

    C.

    D.

  • 12、“帝国主义这时并不支持康、梁这些知识分子,而是支持旧势力,这时候的旧势力也已变得对帝国主义很顺从了。”材料中的局面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13、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花岗起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4、如图所示,导致这种历史性错误的原因有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   ④苏联撕毁合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和平解放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八项主张

    D.加强两岸交流

  • 16、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地区,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新疆地区设置了哪一官职标志着该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A.北庭都元帅府

    B.西域都护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 1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协商关税

  • 18、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A. 专业化 B. 商品化 C. 立体化 D. 社会化

  • 19、《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20、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是 ______

  • 22、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____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____________,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 23、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了“_________”。1947年,_____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 24、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终止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____至此寿终正寝;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25、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于______年。

  • 26、根据信息提示,写出下列答案。

    (1)新中国的文艺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发展计划——

    (3)万隆会议提出的外交方针——

    (4)对少数民族居住地方的管理方法——

    (5)九年义务教育是哪一发展战略的奠基工程——

  • 27、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时期

    内容(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

    平均地权(或民生主义)

    关注民生,但未落实

    建国初期

    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的___②___准备了条件

    三大改造时期

    ______

    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__④____

    人民公社化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_______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启示

    ⑥_________

  • 28、中国应对: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 29、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______;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

     

  • 30、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后来推行到全国的政策是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的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此歌谣涉及哪几个历史事件?(4件)

    (2)“讲起八一历史长”,2015年是多少周年纪念?

    (3)材料中的“四军”,军长是谁?

  • 32、近代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哪几次侵略战争?

  •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刊物

    (1)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写出一例即可)——

    (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3)成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刊物——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材料二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见如图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1)根据以上材料,你知道这是发生在何时的什么运动吗?

    (2)根据材料二,你知道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吗?

    (3)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4)除了材料三,这一时期还有什么具有代表性的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