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可判断这位官员所代表的派别是
A.革命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激进派
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 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短命而败,但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下列清末人物属于维新派的是( )
A.张之洞
B.李鸿章
C.黄兴
D.康有为
4、观察下图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讽刺“台独”势力不自量力
D.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5、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6、下图是小王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制作的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时间轴。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到“”处的是(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7、延安被称为革命圣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了
①北伐战争 ②第五次反围剿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取得了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 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9、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是( )
A. 1965年10月 B. 1967年6月 C. 1966年10月 D. 1964年10月
10、下列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A.京师大学堂
B.汉阳铁厂
C.北京大学
D.湖北织布局
11、依据图片信息,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侵略史实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大屠杀
B.旅顺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威海卫战役
12、“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 “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公司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洋务运动( )
A.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D.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认真阅读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请你说出这种现象最应该出现在以下哪一时期
A.过渡时期
B.一五计划
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6、某班级同学收集了一组图片,该组图片的主题是( )
长春一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中国制造第一批 武汉长江大桥 鞍山钢铁公司轧钢厂
喷气式歼击机
A.三大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
17、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
1919~1927年 | 开天辟地,北伐凯歌 |
1927~11937年 | 星火燎原,万里长征 |
1931~1945年 | 团结抗战,驱逐日寇 |
1945~1949年 |
|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18、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A.《中外纪闻》 《湘学报》
B.《时务报》 《国闻报》
C.《湘学报》 《知新报》
D.《知新报》 《直报》
19、在近代,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割走了我国大片领土,其中,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沙俄
20、下列有关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增强了城市自主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1、阅读下列《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问题
(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苍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位于如图甲中________处(填字母)所在的区域文明,这一地区人民发明了________文字。
(2)有消息称,中国学者近期有望首赴佛教发祥地考古,亲探释迦牟尼习佛之地。佛教发源地位于如图甲中的________处(填字母)所在的区域文明。 C处最早的文字是________。
(3)如图乙是2016年10月30日上海马拉松开赛时的场景。该项赛事起源于如图甲中________处(填字母)的区域文明。这一地区最早的文明是________。
(4)它被称为“永恒之城”,众多古迹至今仍矗立在现代化的繁华大街上,无声地见证着历史的起伏更迭。大竞技场就是其文化遗产中的代表,该区域文明位于如图甲中________处(填字母)。
(5)G处是一种土生土长的黑人文化,是西非早期铁器时代的代表,它是________。
22、背景: 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3、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_________
24、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
25、历史上的口号或主张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的特征。
(1)洋务运动期间,在“ ” “求富” 口号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一场维护清朝统治
的自救运动。
(2)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提倡 与科学,促使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26、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________年代。标志:_______的广泛使用, 。特点:_______同_______紧密结合。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
27、经过: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8、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________,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__________”。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________”。
29、孙中山在《申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判断对错)
30、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从________开始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32、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涌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你举例除其中三个代表人物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活动。
33、中国的近代化既是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探索救国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哪次运动标志近代化的开端,它主要在哪个方面学习西方?
(2)谁领导的什么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制度的尝试
(3)陈独秀等人掀起什么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它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4、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底,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 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材料二: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回答农民信中说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哪一农业政策的实施?
(2)结合材料二中图一,指出在B阶段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结合图二指出在C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是什么政策给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4)综合材料分析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